- A+
所属分类: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2)【◆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日期是()。
A.2006年10月30日
B.2007年4月15日
C.2007年10月24日
D.2008年2月22日
A.2006年10月30日
B.2007年4月15日
C.2007年10月24日
D.2008年2月22日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出现在唐朝的盛世是()。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李世民在位时期,但这段时期只能称为"治世",尚不能称为"盛世";"文景之治"出现在汉初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这段时期仍然只是"治世";"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李隆基在位时期,是盛世;"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因此本题选C。
(4)【◆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涌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对此,朱老师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弄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弄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不抓住每一顷刻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做"无穷追溯"的倾向。"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学家们。"这是"不通达"。他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于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 他有理想,但很现实;他重悲剧,但不悲观。"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本来就是流动的,单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朱先生在《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人生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不过,对于人生,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他保持着他那挑明问题,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不辜负世界的恢宏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朱先生认为: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评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儿,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的悲剧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问题:(1)请简要概括朱光潜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朱光潜认为: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你对这句话中的"最不完美"和"最完美"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朱光潜是一个工作勤奋、为人通达、坚持真理、待人真诚、胸襟开阔、有责任心的学者。(2)"最不完美"是说我们的人生总是有许多的缺憾、挫折、悲剧。"最完美"是指有缺憾、挫折、悲剧的世界能给人以希望,催人奋斗,并让人尝到奋斗后成功的喜悦。启示:人生当中的挫折、悲剧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要勇敢面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它们,以使人生达到完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言之成理即可)
(5)【◆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写作题)请以"批评的艺术"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参考例文】批评的艺术批评教育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讲究科学性,也要求讲究艺术性。第一,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第二,批评要对事不对人。不恰当的批评教育会产生副作用,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批评教育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是自己的行为不对,犯了错误,只要今后改正,仍然是好学生;老师批评教育我,是出自对我的关怀、爱护。教师要有公心,它是和爱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它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的公心就是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差生",谁犯错误,都要受批评,对事不对人。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批评方式。对本来就听话的学生要使用建议性的批评。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老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老师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廖廖数语,效果却很明显。对于不易接受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展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作用,班主任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对于腼腆的学生或班干部要用暗示性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另外,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教师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也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6)【◆题库问题◆】:[单选] 学生林某课外活动时在学校的操场上翻单杠,单杠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林某从单杠上落在硬地上造成脊椎严重骨折。谁应对林某的伤害承担责任?()
A.林某自己负责
B.林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
C.学校负责
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
A.林某自己负责
B.林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
C.学校负责
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在学校中,学生的人身受到伤害,学校负主要责任。
(7)【◆题库问题◆】:[单选] 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应该担负责任?
A.陈某
B.老师
C.陈某和老师
D.陈某和学校
A.陈某
B.老师
C.陈某和老师
D.陈某和学校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8)【◆题库问题◆】:[单选]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
A.解元、会元、状元
B.会元、解元、状元
C.状元、会元、解元
D.解元、状元、会元
A.解元、会元、状元
B.会元、解元、状元
C.状元、会元、解元
D.解元、状元、会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9)【◆题库问题◆】:[单选] 德国历史上为实现国家统一而大力推行"铁血政策"的是()。
A.加里波第
B.圣马丁
C.希特勒
D.俾斯麦
A.加里波第
B.圣马丁
C.希特勒
D.俾斯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在德国实现统一的过程中,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他针对阻碍德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被称为"铁血政策"。
(10)【◆题库问题◆】:[单选] 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连接起来的媒介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环境
C.教育影响
D.教育目标
A.教育内容
B.教育环境
C.教育影响
D.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受教育者主要是指学生,教育影响包括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教学计划等,它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