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参考答案◆】:细分瓶颈段;重复设置瓶颈段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论述《升官图》的讽刺艺术。
【◆参考答案◆】:1、荒诞性和真实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统一。2、大胆而又合理地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老舍小说中的“新派市民形象”是指哪些人?
【◆参考答案◆】:"新派市民形象"就整体而言,写得不如旧派真实,但也有不少成功的。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老舍理想中的"国民楷模"。老舍虽然致力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但并没有忘记理想人格的塑造。第二类是老舍含泪鞭挞的"中间人"或"过渡人"形象。比如《离婚》中的老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他们都是在思想上接受过西方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但在情感上却受到世俗社会的束缚而难以自拔。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寒夜》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反映了国统区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哀愁和悲惨遭遇,控诉了那个为金钱和势力所控制的极不公平的黑暗社会。对人物的性格弱点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启人思索。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文学革命初期(1917~1920)新文学的主要阵地有《()》、《()》。
【◆参考答案◆】:新潮;新青年
(6)【◆题库问题◆】:[填空题] (),阴山下。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乐府民歌《刺勒歌》
【◆参考答案◆】:刺勒川;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
(7)【◆题库问题◆】:[单选] 诗集《十月的歌》的作者是()。
A.田间
B.蒋光赤
C.陈辉
A.田间
B.蒋光赤
C.陈辉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自称“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的散文家是()。
A.缪崇群
B.丰子恺
C.李广田李广田在散文集《画廊集》题记里自称
D.丽尼
A.缪崇群
B.丰子恺
C.李广田李广田在散文集《画廊集》题记里自称
D.丽尼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举例说明老舍小说风格的讽刺性特征。
【◆参考答案◆】:1、笔调的调侃性老舍喜欢用调侃的笔调写人物、讲人物的故事。如,《老张的哲学》中,对于老张奉行的"三主义",老舍是这样调侃地写的:老张的"哲学是三位一体而钱本位"(经商为钱,当兵为钱,办学为钱);宗教是三种:回教、耶稣教、佛教;洗澡,平生也是三次:出身一次(是别人帮他洗的澡),结婚一次(是他自己洗的澡),第三次呢?只有当他死后(是别人帮他‘再’洗的一次)。2、人物形象的可笑性A.可笑的人物性格。老舍前期小说中很多人物本身就具有讽刺性。他们或无聊,或守旧,一出场就仿佛被"笑料"浸泡过一样,让人感到好笑。B.可笑的人物形态如《二马》中的伊太太。老舍如此写她的形态:"她的脖子还是梗得很直,眼睛带出些毒光,鼻子边旁的沟儿深,很深,可是很干,像两条冻死的护城河"。3、语言的幽默性第一,奇特的比喻,精巧的夸张。如,对老张"三主义"的描写就带着"夸张"(一个人一生绝对不会只洗澡三次)。还有上面对伊太太描写中的比喻"像两条冻死的护城河"。还有,在《二马》中,为了讽刺伊牧师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的德行,老舍如此写:伊牧师"除了中国话说不好,简直的他可以算一本带腿的‘中国百科全书’"(比喻)。(这描写本身也是讽刺,一个中国人说不好中国话,还能说是"中国百科全书"。)第二,聪明的俏皮话。俏皮话,从人生智慧来讲,是一种天赋;从美学上讲,是喜剧的酵母。聪明的俏皮话,在老舍前期的小说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老张的哲学》中,"„„主席说,说完打了两个深长而款式的哈欠"(庄重之词,讽刺不适应场合的举止。)又如,《离婚》中写道:"李太太确实长了胆子。张大嫂、吴方墩、邱太太,刚出月子的孙太太,组成了国际联盟"。(大词小用)第三,相声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赵子曰》中有这样一段议论:"歌唱以前往望往先自己道一个姓名,这个理由直到现在才有人明白:据心理学家说,中国古代的人民脑子不很好,记忆力不强,所以非自己常常叫着自己的姓名不可;不如此,是有全国的人们都变成‘无名氏’的危险"。这里说的"歌唱"是指中国戏剧中人物登场所唱的"定场诗"。中国传统戏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念完引子和定场诗以后,然后念一段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等内容的"定场白"。这是中国戏剧的一种固定程式。老舍对这种介绍人物的程式不满意,就用了相声中"歪讲歪说"的手法来揶揄一下。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的特点。
【◆参考答案◆】: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井小说的色彩"。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小说的根底"最为鲜明的表现又在于她作品中的"《红楼梦》风",其代表作《金锁记》中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而她的《花凋》则被看作是"现代《葬花词》",不仅作品的名字《花凋》直接来源于《红楼梦》中的《葬花词》,而且作品的主人公郑川嫦也被她直言不讳地称作"现代林黛玉"。在她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就有许多人物和细节都有着明显的《红楼梦》的影响。张爱玲小说中的"市井小说的色彩",则主要指她作品中的"通俗倾向"。在对张爱玲有影响的现代作家中,既有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又有新文学作家中的实力派代表老舍,而这些作家的创作都是以"通俗化"为主要特征的。张爱玲作品中的通俗化特点,也与她生活的环境和她自己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关系。对她一生影响最多的两个城市一是上海二是香港,而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商业化最市民化的城市,当时的香港则是跟在上海后面亦步亦趋的上海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