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成立于杭州。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成立于杭州

【◆参考答案◆】:冯雪峰

(2)【◆题库问题◆】:[填空题] 马致远的散曲成就是元代之冠,其散曲小令的代表作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越调]《()》(枯藤老树昏鸦)。

【◆参考答案◆】:天净沙·秋思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苍河白日梦》的新历史叙事策略。

【◆参考答案◆】:(1)《苍河白日梦》是通过一个十六岁少年的视野来窥视历史的。(2)在少年的眼中,革命英雄二少爷曹光汉其实是一个性变态,一个受虐狂,他的革命和暴力行为中隐含有深层的心理受虐冲动。(3)叙述者——那个少年的眼光和记忆其实也是可疑的,历史因此成了无法确证的过去。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十五从军征》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十五从军征》反映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苦难的社会问题。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历史剧《屈原》是一出浪漫主义诗剧?

【◆参考答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是一出富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剧作。首先,在屈原身上集中了我国历代爱国者的优秀品德,他是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剧作的结局是作者对历史的改造——屈原被放逐汉北改为出走汉北,与统治者决裂,到人民中去。这样处理体现了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其次,剧作富有诗意,其中不仅穿插了屈原的《橘颂》等诗与民歌,而且台词也是诗化了的,《雷电颂》更是一首出色的散文诗。再次,感情色彩强烈,作者写本剧时,处于激情洋溢的状态,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自己的生命都融化到屈原的形象中去了,因而,全剧燃烧着火一样的炽热情感。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参考答案◆】:1935年底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解散"左联"。1936年4月,党中央派冯雪锋为特派员从延安到上海。鲁迅、冯雪锋、胡风等商量后,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以行补救。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对此进行指责,于是发生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鲁迅著文提出两个口号可并存,批评国防文学的宗派主义理论,也批评了大众文学有些作家对口号的错误解释。这一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两个口号论争得到了积极和结果,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较充分的思想条件。

(7)【◆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中期的三大传奇名剧是李开先的《()》、梁辰鱼的《()》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它们是当时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剧作。

【◆参考答案◆】:宝剑记;浣纱记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宝玉挨打”对表现《红楼梦》的主题有何作用?它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参考答案◆】:"宝玉挨打"是几种矛盾的集中反映。首先是封建叛逆者和封建卫道者之间矛盾的激化。宝玉挨打的原因很多,但总括起来就是贾政恨他"不务正业"、"不走正路",担心发展下去,可能"弑君弑父",故不如即早结束他的性命。宝玉不叫一声饶,表明这个"浪子不愿回头"。可见,他们虽为父子,而其矛盾却是不可调和的。其次,从贾环进谗和王夫人哭贾珠来看,又隐含着家业继承权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构成《红楼梦》主题的重要因素。《红楼梦》的主题,正是通过这些典型事件一步步提揭示出来的。对待宝玉被打的态度各人都是不同的。贾政,王夫人、贾母、凤姐、袭人、宝钗、林黛玉、以及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都有表现。作者正是把这些人物安置在这一事件中,用人物自己的语再现他们的性格,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收到了极好的刻画人物的艺术效果。

(9)【◆题库问题◆】:[单选] 著名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改编拍摄的。
A.《妻妾成群》
B.《红粉》
C.《妇女乐园》
D.《温故一九四二》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曹禺的话剧代表作,最著名的是《()》和《()》。继之,又推出《()》、《蜕变》、《北京人》等话剧

【◆参考答案◆】:雷雨;日出;原野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