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参考答案◆】:(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一种物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不是为了交换,就不能成为商品。(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消费者,才能获取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消费,他所需要的是使用价值,而要获取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交换成功了,生产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了商品价值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得到了解决。而一旦交换不成功,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表现出来了,商品生产者就会陷入困境。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价值与使用价值。

(2)【◆题库问题◆】:[多选]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D.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

【◆参考答案◆】:B D

【◆答案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3)【◆题库问题◆】:[单选] 在多种分配方式中,( )是主体。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时分配
D.按需分配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在多种分配方式中是主体。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论述题)论述一下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参考答案◆】: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1)通过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条件下,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量)数量越多,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就越多,创造的新价值也就越多,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这是从增加生产总量来影响国民收入的数量。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增加国民收入的数量,但不能提高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但从根本上说,这一方法不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2)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由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这样,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就越多,创造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民收入增长,不仅从内涵上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提高了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3)通过节约生产资料实现国民收入增长。这是从降低消耗的角度实现国民收入增长,或者说,节约也是生产力。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不仅仅只是生产的问题,节约也是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由于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中扣除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剩余的部分,所以,节约的生产资料价值越多,剩余的价值即国民收入也就越多。

【◆答案解析◆】:无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论述题)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目标?

【◆参考答案◆】:(1)维护本国的主权和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 (2)改善贸易条件,稳定或提高初级产品的生产。 (3)实施必要的国际金融调控,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4)通过国际立法规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侵害。

【◆答案解析◆】:无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在国有企业中,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的收入。
A.税后剩余部分形成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B.以税金和利润分红的形式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C.以利润形式形成企业主的收入
D.以分红的形式形成出资者的收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在国有企业中,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形成三部分收入:①以税金和利润分红的形式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企业基金的形式归企业支配,形成企业的收入。③以工资、奖金的形式形成职工的收入。选项A属于个体经济中的分配收入。选项C.D属于私营企业中的分配收入。

(7)【◆题库问题◆】:[单选]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定点”是指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B.“一定点”是指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C.“一定点”是指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D.“一定点”是指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其中,“一定点”是指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题库问题◆】:[判断题]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不能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只能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社会价值。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不能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只能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社会价值。

(9)【◆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集中表现的是( )。
A.经济关系计划化
B.宏观调控间接化
C.宏观调控直接化
D.企业行为自主化

【◆参考答案◆】:A C

【◆答案解析◆】: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集中表现有: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济管理法制化。

(10)【◆题库问题◆】:[多选]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 )。
A.个体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B.工人劳动服从资本家安排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参考答案◆】:C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出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第二,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