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词,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导致

  • A+
(1)【◆题库问题◆】:[单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词,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D.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经济学知识,通过一句古典诗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说明原来昂贵的商品现如今变成了大众商品,说明商品价值量变小了,本题实质考察商品价值量大小由哪个因素来决定。A选项中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不了商品的价值量。C和D两个选项反应的是一种供求关系,市场繁荣、消费观念超前可能引起供不应求,导致商品价格上升,但是决定不了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因此,本题选B。考点:马克思主义

(2)【◆题库问题◆】:[单选] 药厂使用电动研磨器将一批晒干的中药磨成药粉。厂长决定从上午10点开始,增加若干台手工研磨器进行辅助作业。他估算如果增加2台,可在晚上8点完成,如果增加8台,可在下午6点完成。问如果希望在下午3点完成,需要增加多少台手工研磨器?
A.20
B.24
C.26
D.32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题意,设每台机器工作效率为“1”,原共有机器x台。增加2台时,共用工作时间20-10=10小时;增加8台时,共用工作时间16-10=6小时。根据牛吃草原理根据,可列方程:(x+2)10=(x+8)8,解得x=22,则总工作量=(22+2)×10=240;若希望在下午3点完成,所用工作时间为15-10=5小时,共需机器240÷5=48台,还需增加48-2=26台,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牛吃草问题

(3)【◆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丙三人打羽毛球,每一局由两人上场,另一人做裁判。第一句抽签决定裁判,往后每一局的比赛在上一局的胜者和上一局的裁判之间进行。打了若干场之后,甲胜了10局,则乙和丙各负了8局,则他们至少打了()局。
A.20
B.21
C.22
D.23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解析甲胜了10场,乙和丙各负了8局,那么乙和丙进行了8×2-10=6场比赛。而这6场比赛不能连续进行,需要穿插每一场胜者与甲之间的比赛,因而还需要插入5场比赛,因此至少需要局数为10+6+5=21局。故答案为B。考点:数学运算

(4)【◆题库问题◆】:[单选] 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说,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过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齐孙子》。《吴孙子》就是一直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唐宋以后,有人对《孙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此书源于孙武,却完成于孙膑;也有人认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不但怀疑《孙子兵法》其书为伪,甚至怀疑孙武、孙膑为同一人。孙武与孙膑是否同为一人?他们各自是否都有兵书留世?此谜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考古发掘中被解。1972年,临沂地区偶然发现一座汉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105枚)、《孙膑兵法》(232枚),这批竹简经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细,两端平整,无刀削痕迹,系先用锯锯成而后锉磨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及各式符号的运用等,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带给世人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还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孙膑兵法》十六篇。经专家整理分析,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大约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竹简本《孙子兵法》计2300余字,现存内容与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处不同点,十分值得研究。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该书整理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共十五篇;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这些实物证据揭示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关于《孙子兵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曾经失传上千年
B.班固称其为《吴孙子》
C.作者生活于战国时期
D.魏晋之后的史书中已无相关记载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A项错误。由最后一段"竹简本《孙膑兵法》……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得出,消失了上千年的是《孙膑兵法》,排除。B项正确。由"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得出。C项错误。原文"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可知《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生于春秋,排除。D项错误。原文"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得出,魏晋后无记载的是《孙膑兵法》而不是《孙子兵法》,排除。本题答案为B。考点:文章阅读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运用正确的是
A."两横三纵"快速路投入使用后,长春市交通会更加顺畅,从赛德广场到前进大街的行驶时间估计大体只需十多分钟
B.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
C.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英语笔试并不是必然的,因为只有个别岗位对英文水平有要求
D.来到台北,我们就径直来到101大厦看夜景。此时的台北灯火阑珊,显得尤其迷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解析A选项中的大体和估计重复,C选项应该改为必须的,而D选项可以改为特别的。考点:基础知识

(6)【◆题库问题◆】:[单选] 如白、灰、黑三种颜色的油漆为正方体盒子的6个面上色,且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以下哪一个不可能是该盒子外表图的展开图?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空间重构中的相对关系。相对面的典型特征是相对面在立体图形里面一定能够并且只能看见一次。题干中给了白.灰.黑三组相对面,C选项中三组白.灰.黑是相邻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考点:空间-折纸盒

(7)【◆题库问题◆】:[单选] 在美国这样的商业社会里,无论他们抛出了多少关乎人文、情怀、精神的词藻,几乎所有艺术与技术,_____都是一门生意,即使是教主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也不例外,但这本身无可指摘,也不_____这些公司和这些人缔造一个伟大的时代。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始至终 影响
B.归根结底 妨碍
C.无庸讳言 干扰
D.理所当然 排斥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进行突破。"排斥"指"不相容,使离开或不使进入",不能用于"生意"观念和"这些公司和这些人缔造一个伟大的时代"之间,排除D项。"干扰"的意思是"扰乱,使混乱",不能用来作"这些公司和这些人缔造一个伟大的时代"的谓语,排除C项。根据文意可知,第二空填入的词语应是一个表示消极影响的词语,"影响"是中性词,用"妨碍"更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逻辑填空 考点介绍: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

(8)【◆题库问题◆】:[单选] 房屋装修可能引发白血病。经某医院血液科一年多来的初步统计,来医院看白血病的孩子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大多在发病前半年内,家里进行了房屋的豪华装修,使用的材料包括梅花墙面的油漆、铺地面用的大理石等豪华建材,这样的白血病患儿总数的90%。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白血病病人中孩子占的比例较好
B.来医院看白血病的孩子家庭经济状况富裕
C.除了装修对环境的污染,病毒也是引起白血病的主要因素
D.来医院看白血病的孩子的年龄、父母的工作、体重、身高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强论证中的别无他因的加强方式。A.B选项属于无关选项;C选项,是另有他因的削弱;D选项,是通过说明患病儿童家庭的情况基本情况相同来排除其他能够影响儿童患病的因素,是通过别无他因(排除他因)的方法进行加强;因此,本题的答案选D选项。考点:加强题型

(9)【◆题库问题◆】:[单选] 唐朝社会的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_______,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即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下的吝啬和贪婪之人亦_______,这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被唐代文人刻划得_______,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
A.惟妙惟肖 不相上下 绘声绘色
B.跃然纸上 大相径庭 酣畅淋漓
C.栩栩如生 毫不逊色 入木三分
D.引人入胜 风格各异 活灵活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解析第一空,“惟妙惟肖”指的是刻画、仿造的逼真,而本段是在说人物形象,排除。“引人入胜”多来形容风景、故事情节,排除。排除A.D选项。第二空,根据后文“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可判断出唐朝文人笔下的人物形象同四大吝啬鬼一样,生动形象。排除“大相径庭”。第三空,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属固定搭配,同时也验证了答案为C选项。词汇拓展: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相像,非常逼真。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用于人与物。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意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含褒义。跃然:活跃地呈现出来的样子。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酣畅淋漓:酣畅:畅快;淋漓:饱满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含褒义。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品或人工制造。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含褒义。毫不逊色:相比之下,都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含褒义。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风格各异: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多指假物或死物)指人说话等方面。考点:成语填空

(10)【◆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服饰被引入日本并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韩服则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形制上更多模仿明朝服饰。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相符的是()
A.日本奈良时代派出的遣唐使者都是一些著名僧侣。
B.韩服在形制上更多模仿中国汉朝与元朝时期的服饰。
C.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引进中国服饰并且使之制度化。
D."衣服令"是日本奈良时代模仿明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解析选项A把原文中"大批学者、僧侣"偷换为"著名僧侣",属于概念偷换;B项将原文中"韩服形制上更多模仿明朝服饰",偷换成"更多模仿中国汉朝与元朝时期的服饰",也属于概念偷换;D项错在"衣服令"是日本模仿唐朝的服饰制度,而不是"明朝制定的服饰制度"。所以,与上述文字相符的只有选项C。(《和服:日本的国粹-服装文化》,服装资讯-服装新闻-中华服装网)考点:态度理解题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