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压力容器考试题库
【◆参考答案◆】:当西方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以后,欧美国家的新闻传播从政党报刊进入大众报刊的时代。大众报刊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单纯的从为政治服务变成了赚钱第一。在市场竞争中,报纸只有多刊登有吸引力的新闻才有可靠的财源。新闻被当做可赚钱的商品推向社会。这样,新闻传媒就要确立一定的标准,用以衡量哪些新闻事实更能吸引读者,哪些新闻事实平淡无奇,无助于扩大报纸的销路,这样就产生了新闻价值理论。
(2)【◆题库问题◆】:[单选] 仅凭个人好恶,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或侧面观察、判断事物所形成的错误舆论称之为()。
A.片面舆论
B.极端舆论
C.反动舆论
D.主观舆论
A.片面舆论
B.极端舆论
C.反动舆论
D.主观舆论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谈谈邵飘萍的新闻活动及贡献。
【◆参考答案◆】:(1)邵飘萍,中国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曾用名镜清、振青,笔名飘萍、素昧。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于北京。(2)1911年赴杭州办《汉民日报》。因反对袁世凯,3次被捕入狱。1914年赴日留学,课余创办东京通信社,向国内报纸发稿。1916年回国,任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员,先后写200多篇"北京特别通信",深受读者欢迎。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向国内各报及外国驻京记者发稿。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同年与蔡元培、徐宝璜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聘为导师,主讲新闻采访和新闻学理论,揭开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序幕。1919年《京报》因刊载指责段琪瑞政府的新闻和评论被查封,他再次逃亡日本,任大阪《朝日新闻》中国问题顾问。旅日期间撰写《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赞扬俄国十月革命。1920年秋回北京,复刊《京报》。1923年后在北京平民大学、国立法政大学任教,讲授新闻采访课,撰写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京报》为讲坛,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和"五卅"、"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3)邵飘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反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新闻界代表人物,在新闻采访、评论和通讯写作以及新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贡献,是中国新闻史上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
(4)【◆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
【◆参考答案◆】:
①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②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③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①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②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③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现代报刊版面设计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原则之一是一版只有一个视觉中心。构成版面视觉中心的往往是大标题或大图片,现代报纸更注重采用大照片来构成版面视觉中心,因为照片在版面上往往首先会对读者产生视觉冲击力。目前国内保证普遍遵循"幅大量多"的图片刊用原则和提倡把新闻图片安排在版面的"心脏"部位
(6)【◆题库问题◆】:[单选] 新闻传播的控制论模式指()。
A.螺旋式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双向传播模式
D.多向传播模式
A.螺旋式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双向传播模式
D.多向传播模式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概述新闻受众选择性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新闻受众对"每日获得的""经记者过滤后由国家的新闻机构提供的""庞大的信息量"不是也不可能采取来者不拒多的态度。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1)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并引起共鸣的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2)受众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对同一新闻报道,不同的人因"境一而触境之人心不一"造成不同选择性的记忆和理解上,正如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为什么特别强调新闻编辑应具有全局意识?
【◆参考答案◆】:(1)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立足全局的心理活动,即新闻编辑自觉地有意识地从全局出发,选择修改编排稿件(节目),以发掘新闻事实中有益于全局的最大价值。(2)新闻编辑应具有全局意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我国新闻事业担负着提供信息、引导舆论的重任,而编辑则是新闻出炉的最后把关人;二是因为新闻编辑只有立足全局,才能更好地将孤立的事情开掘出普遍意义。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分析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结合实例说明标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1、提示新闻内容2、评价新闻内容(1)通过把新闻事实安排到标题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评价(2)通过叙述新闻事实时所使用的不同词语进行评价(3)通过对新闻事实直接发表议论进行评价3、吸引读者阅读新闻4、美化报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