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侨人
【◆参考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特指寓居南方之北来人口。西晋末中原大乱,自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纷自北南奔,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准其暂挟注本郡,免除赋役。日久侨人安家定居,数经土断,多以其居地为籍,纳税服役同于郡县土著编户.土断东晋南朝撤消侨州郡县,将侨人编入所在郡县户籍,谓之土断。两晋、南朝时重要措施之一,即以土著为断。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晋廷东迁后,北方侨人日回月徙,南方流民去来纷杂。侨州郡县无定界,侨人皆免调役。侨姓士族广占田园,隐匿人口,朝廷赋役日削。政府为明考课、定税收,先后于成帝咸和中、咸康七年(341)、哀帝兴宁二年(364)和安帝义熙九年(413)多次实行土断。咸康七年(341年)诏核实编户,令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哀帝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初一庚戌日,桓温厉行土断,检括户口,称「庚戌土断」。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太傅刘裕再申前令,取消白籍,裁并侨州郡县,史称"义熙土断",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齐高帝建元三年(481)、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和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亦曾多次土断,但执行中巧伪甚多,或窃注黄籍,或却而复注,故成效甚微。
东晋南朝时期特指寓居南方之北来人口。西晋末中原大乱,自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纷自北南奔,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准其暂挟注本郡,免除赋役。日久侨人安家定居,数经土断,多以其居地为籍,纳税服役同于郡县土著编户.土断东晋南朝撤消侨州郡县,将侨人编入所在郡县户籍,谓之土断。两晋、南朝时重要措施之一,即以土著为断。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晋廷东迁后,北方侨人日回月徙,南方流民去来纷杂。侨州郡县无定界,侨人皆免调役。侨姓士族广占田园,隐匿人口,朝廷赋役日削。政府为明考课、定税收,先后于成帝咸和中、咸康七年(341)、哀帝兴宁二年(364)和安帝义熙九年(413)多次实行土断。咸康七年(341年)诏核实编户,令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哀帝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初一庚戌日,桓温厉行土断,检括户口,称「庚戌土断」。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太傅刘裕再申前令,取消白籍,裁并侨州郡县,史称"义熙土断",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齐高帝建元三年(481)、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和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亦曾多次土断,但执行中巧伪甚多,或窃注黄籍,或却而复注,故成效甚微。
(2)【◆题库问题◆】:[单选] 元朝的实际开创者是谁()?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
C.忽必烈
D.蒙哥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
C.忽必烈
D.蒙哥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一战”爆发后,日本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战而允诺的条件是()
A.《二十一条》
B.提供贷款
C.修建铁路
D.开办工厂
A.《二十一条》
B.提供贷款
C.修建铁路
D.开办工厂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党锢
【◆参考答案◆】:
东汉桓帝、灵帝时部分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专权,以此被禁止仕宦或参与政治活动,时称"党锢"。东汉后期,清议盛行,对时政有很大影响。桓帝时太学生三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与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等互相褒重,抨击宦官集团,延熹九年(166),司隶校尉李膺诛杀交结宦官的方士张成,宦官教唆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结交太学诸生,共为部党,诽谤朝廷。桓帝下令捕李膺等党人下狱,株连太仆杜密及陈寘、范滂等二百余人,太尉陈蕃免官。次年,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是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即位,外戚窦武与太傅陈蕃共同执政,起用李膺等党人,密谋诛杀宦官。事败,窦武、陈蕃被害,李膺等人复遭废锢。建宁二年(169),宦官侯览使人诬陷党人张俭结党图危社稷。宦官曹节也趁机奏捕杀害李膺、杜密等百余人。其后被宦官指为党人,或因仇怨陷害和官吏滥捕而死、徙、废、禁者又有六七百人。熹平元年(172)宦官又借机逐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五年,灵帝下诏州郡,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的亲属都免官禁锢。是为第二次党锢事件。直至中平元年(184)黄巾大起义爆发后,灵帝才下诏赦免党人
东汉桓帝、灵帝时部分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专权,以此被禁止仕宦或参与政治活动,时称"党锢"。东汉后期,清议盛行,对时政有很大影响。桓帝时太学生三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与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等互相褒重,抨击宦官集团,延熹九年(166),司隶校尉李膺诛杀交结宦官的方士张成,宦官教唆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结交太学诸生,共为部党,诽谤朝廷。桓帝下令捕李膺等党人下狱,株连太仆杜密及陈寘、范滂等二百余人,太尉陈蕃免官。次年,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是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即位,外戚窦武与太傅陈蕃共同执政,起用李膺等党人,密谋诛杀宦官。事败,窦武、陈蕃被害,李膺等人复遭废锢。建宁二年(169),宦官侯览使人诬陷党人张俭结党图危社稷。宦官曹节也趁机奏捕杀害李膺、杜密等百余人。其后被宦官指为党人,或因仇怨陷害和官吏滥捕而死、徙、废、禁者又有六七百人。熹平元年(172)宦官又借机逐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五年,灵帝下诏州郡,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的亲属都免官禁锢。是为第二次党锢事件。直至中平元年(184)黄巾大起义爆发后,灵帝才下诏赦免党人
(5)【◆题库问题◆】:[单选] 甲骨档案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至清末光绪()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出土。
A.10
B.15
C.25
D.30
A.10
B.15
C.25
D.30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汉武帝时,()总结推广了一种轮耕制的耕作方法叫()。
【◆参考答案◆】:搜粟都尉;代田法
(7)【◆题库问题◆】:[判断题]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判断题] 商周时期,统治者控制着思想文化;春秋时期,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权不断上升。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9)【◆题库问题◆】:[判断题] 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清之际由国家组织编篡的最大部头的三部类书和从书是:明编类书《()》、清编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编从书《四库全书》。
【◆参考答案◆】: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