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样式类求异。每组都是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所以正确答案为D。
(2)【◆题库问题◆】:[单选] 当一种商品价格升高而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互为替代品。下列各项中的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的是()。
A.羊肉、牛肉
B.大米、糖果
C.手表、时钟
D.电脑、手机
A.羊肉、牛肉
B.大米、糖果
C.手表、时钟
D.电脑、手机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存在相互竞争的销售关系,即一种产品销售的增加会减少另一种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反之亦然。结合题干可知,羊肉和牛肉互为替代品。故本题答案选A。大米和糖果满足人类不同需求不属于替代品,电脑手机也是如此,干扰选项是手表和时钟,相当于手机和座机,也不是替代品。故本题选择A。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尺有所长,寸有所长
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尺有所长,寸有所长
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四个选项中只有“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体现了这一观点;A.C.D错误,B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4)【◆题库问题◆】:[单选] 黄连∶苦涩
A.班级∶团结
B.钻石∶坚硬
C.花朵∶鲜红
D.城市∶繁华
A.班级∶团结
B.钻石∶坚硬
C.花朵∶鲜红
D.城市∶繁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苦涩是黄连的一种必然属性,坚硬是钻石的必然属性。A项,团结不是班级的必然属性。C项,鲜红不是花朵的必然属性。D项,繁华不是城市的必然属性。因此
(5)【◆题库问题◆】:[单选]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部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成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
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④⑤,②③⑥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
C.①⑤⑥,②③④
D.①④⑤,②③⑥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属性类中的对称轴条数,②③⑧只有一条对称轴,①④⑤有两条对称轴,故选D。
(6)【◆题库问题◆】:[单选] 2014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情况2014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情况
A.340.2
B.353.9
C.366.5
D.393.2
A.340.2
B.353.9
C.366.5
D.393.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定位表格,2014年1-11月货物运输总量为393.2亿吨,11月为39.3亿吨,故求2014年1~10月货物运输总量,可判定此题为简单加减计算问题。2014年1~10月我国货物运输总量=393.2-39.3=353.9亿吨。故正确答案为B。
(7)【◆题库问题◆】:[单选] 所谓国民媒介素养,是指国民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値、意义和作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在信息时代,国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媒介受众,国民如果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就可以分清大众传媒背后的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接收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坚持和弘扬健康向上的观念和文化,抵制和批判消极腐朽的观念和文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什么是国民媒介素养
B.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C.如何保持较高的媒介素养
D.要分层推进不断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A.什么是国民媒介素养
B.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C.如何保持较高的媒介素养
D.要分层推进不断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属于分分结构。第一个层次作为背景铺陈介绍了国民媒介素养的含义。第二个层次指出在信息时代,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整个文段旨在强调“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所以,正确答案为B。D选项“分层推进”无从得出,排除。
(8)【◆题库问题◆】:[单选] 间接正犯:利用他人作为工具来作案,其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下列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中,某甲只负责望风,没有实施具体的盗窃
B.某甲预谋毒杀一个病人,想方设法将毒药交与不知情的护士
C.某甲将抢劫得到的珠宝卖给了不知情的收购商
D.某甲将非法获得的照片免费发送给网友传阅
A.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中,某甲只负责望风,没有实施具体的盗窃
B.某甲预谋毒杀一个病人,想方设法将毒药交与不知情的护士
C.某甲将抢劫得到的珠宝卖给了不知情的收购商
D.某甲将非法获得的照片免费发送给网友传阅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间接正犯强调“以他人为工具”作案,且“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中甲参与了具体作案过程,和其他人构成共同犯罪;B项中护士是被利用者,且甲和护士不构成共同犯罪,B符合;C项是销赃行为,不存在利用他人作案;D项中甲没有利用他人作案的行为存在,因为网友并非是被利用者。故正确答案为B。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物品利用凸透镜透光原理的是:
A.近视镜
B.显微镜目镜
C.汽车观后镜
D.手电筒反光镜
A.近视镜
B.显微镜目镜
C.汽车观后镜
D.手电筒反光镜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A项错误,近视镜是利用了凹透镜原理;B项正确,显微镜目镜利用了凸透镜原理;C项错误,汽车观后镜利用了凸面镜发散的原理;D项错误,手电筒反光镜利用了凹面镜的原理。
(10)【◆题库问题◆】:[单选]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_____ 中。这里所谓的礼治也许就是通常所谓的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_____,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一般情况下,“引起”不与“偏差”“干扰”搭配,常见搭配为“出现偏差”“受到干扰”。故可排除B.D两项。对比“歧义”与“误解”,前者强调同一事件理解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后者强调对于某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根据后文“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是对“礼治”“人治”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A项。基本锁定C项。第一空验证,“社会情态”即社会的情况、状态,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