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有一本畅销书,今年每册书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因此每册书的利润下降了20%,但是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增加了70%。则今年销售该畅销书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
A.36%
B.25%
C.20%
D.15%
A.36%
B.25%
C.20%
D.1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假设每册书利润为10元,去年销量为10册,则今年每册书的利润为8元,销量为17册。因此去年的总利润为10 x 10=100元,今年的总利润为8 x 17=136元,因此今年销售该畅销书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故正确答案为A。
(2)【◆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2014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2014年1~11月我国货物运输情况
A.月均货物运输量约为33亿吨
B.每吨货物平均运输距离为500多公里
C.铁路货运量占总体比重低于其货物周转量占总体比重
D.公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量高于水运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量
A.月均货物运输量约为33亿吨
B.每吨货物平均运输距离为500多公里
C.铁路货运量占总体比重低于其货物周转量占总体比重
D.公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量高于水运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由题干“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可知本题为综合分析问题,找出正确选项。A项,2014年1—11月货物运输总量为393.2亿吨,可知月均货物运输量=亿吨,错误;B项,每吨货物平均运输距离==,错误;C项,铁路货运量占总体比重=<10%,铁路货物周转量占总体比重=>10%,因此铁路货运量占总体比重低于其货物周转量占总体比重,正确。D项,定位表格货物周转量中公路和水运,2014年1-11月公路货物周转量为55448亿吨公里,增长率为9.8%,2014年1—11月水运货物周转量为84056亿吨公里,增长率为16%,可知水运现期量和增长率均大于公路,根据“大大则大”,水运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量高于公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量,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3)【◆题库问题◆】:[单选] 2010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差额为多少亿美元:2011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中17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差额(出口值与进口值差额的绝对值)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5亿美元。201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A.265
B.1286
C.1551
D.1816
A.265
B.1286
C.1551
D.1816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问“全年货物进出口差额”和柱状图数据2010年出口总额为1577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3962亿美元,确定本题为简单加减计算问题,差额=,观察选项,计算后两位即可满足要求,,D项符合。
(4)【◆题库问题◆】:[单选] 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俸,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某种目的,人有时要改变文化。人如果扔掉某件工具而去获取一件新工具,那是因为他相信新工具更适用。这个变迂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俸,亦即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如人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的目的。如果新工具最终被证明并不合适人的目的,下列哪种原因是作者没有明确提到的?
A.所选择的工具与生产力水量不适应
B.所依据的历史经验有可能是错误的
C.对当前客观形势的认识可能不全面
D.发展过程中出现始料未及的新情况
A.所选择的工具与生产力水量不适应
B.所依据的历史经验有可能是错误的
C.对当前客观形势的认识可能不全面
D.发展过程中出现始料未及的新情况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在“新工具最终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的目的”的原因中,由文中“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试试的真实写照”可知B项原因文中已提及.由文段中“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可知c项原因文中已提及,由文中“未来的结果不会总如人所期望的那样”可知D项原因文中也已提及.只有A项原因在文中找不到明确依据.所以选择A选项.
(5)【◆题库问题◆】:[单选] “气候难民”指的是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族群。某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40年,全球约5到6亿人都面临着沦为“气候难民”的危险。下列描述中被迫迁移的人们,不属于“气候难民”的是:
A.土地沙漠化使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
B.海平面上涨使马尔代夫领导人为国民另觅栖身之所
C.卡特里娜飓风使得墨西哥海岸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
D.印度洋海啸导致了印度、泰国等多国居民被迫迁移
A.土地沙漠化使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
B.海平面上涨使马尔代夫领导人为国民另觅栖身之所
C.卡特里娜飓风使得墨西哥海岸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
D.印度洋海啸导致了印度、泰国等多国居民被迫迁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气候变暖”、“导致生存受到威胁”、“逐渐扩大的人群”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土地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异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属于“气候难民”,排除;B项:海平面上涨是由于气候因素引起的,导致国民生存受到威胁,符合定义,排除;C项:卡特里娜飓风是由于特殊气候因素引起的,同时众多居民逃离家乡是一种生存威胁,属于“气候难民”,排除;D项:印度洋海啸不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一般是由地震或者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波浪,不属于“气候难民”,为正确答案。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有_______ 。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D.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D.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参考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基本原则时所应当产物的思想、理论依据和准绳。 (一)人民主权原则。亦称主权在民原则,核心是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西方国家采取三权分立制,而我国为民主集中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确认人民主权原则;(2)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国人民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做主人民主权的原则的实现;(3)通过确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以奠定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经济基础;(4)明确肯定人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而将人民主权原则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5)宪法确认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措施,保障和促进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 (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就是作为一个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我国现行宪法在第2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比较、全面详细的规定。 (三)法治原则。法治,“依法治国”,是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指的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法治原则在宪法中具体体现:首先,序言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总纲中“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其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其三,在“国家机构”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另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监督、相形牵制、相互制约,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分权制衡原则不同的做法,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国宪法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所以选择A.B.C.D选项。
(7)【◆题库问题◆】:[单选] 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B.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C.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
D.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A.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B.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C.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
D.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不存在“一个物体的运动”,而且烛光本来就会随风摇动,也不属于静止物体,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不存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且电影画面本来就在动,不是错觉,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瀑布是往下流的,注视瀑布久了,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朝着瀑布相反的方向飞升。之所以会觉得树木朝着瀑布相反方向飞升,原因是长时间注视,与题干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月亮并未运动,只是由于云在运动给人以错觉,误以为月亮在运动,符合定义,当选。
(8)【◆题库问题◆】:[单选] 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_____、_______ 、______ 三大政策。
A.联美 溶共 扶助农工
B.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C.民族 民权 民生
D.民族 民主 民生
A.联美 溶共 扶助农工
B.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C.民族 民权 民生
D.民族 民主 民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这是国民党第一次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纲领和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初步的政治基础。同月下旬,孙中山与苏俄政府特命全权大使越飞会见,并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正式联俄的开始,由此逐渐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正确答案为B。
(9)【◆题库问题◆】:[单选]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元素组成凌乱,考查数数。数曲线数,已知图形曲线数分别是1、2、3、4、(5),呈等差数列,选项中的曲线数分别为1、1、5、0。故正确答案为C。
(10)【◆题库问题◆】:[单选] 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来自英、意、日、德四国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个车厢中。他们每人除了会说自己本国语言外,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这四位旅客交谈的有关情况如下:(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作翻译;(2)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4)在四人中,没有一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又能用意大利语交谈。据此,可以推出三个人都会说的那种语言是:
A.日语
B.德语
C.英语
D.意大利语
A.日语
B.德语
C.英语
D.意大利语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1)可知甲丙不能说同一种语言,而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因此这三个人可能为“甲、乙和丁”或者“乙、丙和丁”。又由(3)可知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所以会说共同语言的一定是甲、乙和丁。又由(4)可知,会说日语的不会说意大利语,(2)甲会说日语,所以甲不会意大利语,丁不会说日语,但是甲丁之间可以交流,说明甲丁之间说的是德语或英语。又因有一种语言甲、乙、丁三人都会说,(1)中乙不会说英语,因此甲、乙、丁三人都会说德语。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