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题库
【◆参考答案◆】:正确
(2)【◆题库问题◆】:[单选] 御营司设置于下面哪一时期:()
A.建炎元年
B.建炎二年
C.建炎三年
D.建炎四年
A.建炎元年
B.建炎二年
C.建炎三年
D.建炎四年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隋代三省六部
【◆参考答案◆】: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六官制,建立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制。朝廷的主要职掌在三省六部。三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则指尚书省下设的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户部)、工部共六个朝政机构。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彼此各有所职,分掌国家大政。内史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门下侍郎。内史、门下二省设在宫内,主管皇帝生活起居和宫廷保卫,其亦有谏诤及匡正皇帝过失之责。尚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仆射,是朝政的总管。尚书省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分别掌管国家曰常行政,并参议朝政。除此以外,中央官制内另有较次要的秘书省、内侍省分掌政务,另又有御史台作为朝廷的监察机构。此外还有十一寺作为朝廷事务的执行机构。隋唐以后各朝官制名称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仍沿隋制。
(4)【◆题库问题◆】:[单选] 金朝末年,山东地区爆发了杨安儿领导的()。
A.红袄军
B.红巾军
C.八字军
D.忠义军起义
A.红袄军
B.红巾军
C.八字军
D.忠义军起义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单选] 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皇史宬的发展与演变明代末期。
【◆参考答案◆】:东苑渐废,其他宫殿相继拆毁沦没,而独有皇皇史宬巍然耸立。至清代,统治者仍用皇史宬收贮皇家的重要档案。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里新整修,仍保持了皇史宬的原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进行过多次修缮,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皇史宬是我围封建社会档案库建筑方面的一个杰出代表,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
(7)【◆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良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今5000到4000年,年代比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要晚一些。
B.玉器比较发达。
C.种植稻米。
D.A.B.C
A.距今5000到4000年,年代比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要晚一些。
B.玉器比较发达。
C.种植稻米。
D.A.B.C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指以宰相为首的朝臣官府机构,因中央朝官衙署位于皇城的南面,故名之。
【◆参考答案◆】:南衙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隋唐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1)全面繁荣。(2)世界领先。(3)对外开放。(4)影响深远。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其主要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原因:明末的腐败统治,苛重盘剥,尤其是矿监税使的劫掠与"三饷"加派的苛敛,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与不满。
城乡人民为反对苛暴而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致使明末"民变"、"兵变"、"奴变"等反抗斗争屡有发生。陕北地瘠民贫,赋役负担却十分繁重,那里又是西北边防重镇所在,戍卒、驿卒集中。由于明朝廷裁减戍卒和军官的克扣军饷,使他们衣食无着,多次发声兵变,或逃离队伍沦为流民,这就为农民起义准备了数量较多、军事素质较好的组织领导着。同时,自然条件的艰苦,水旱灾害的影响使得民不聊生,人民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不造反别无出路,于是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在陕北爆发了。义军初始阶段,没有核心,各自为战,在山西、陕西北部流动作战,明政府采取剿抚兼施的战略,在斗争、失败、再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联合之势。
原因:明末的腐败统治,苛重盘剥,尤其是矿监税使的劫掠与"三饷"加派的苛敛,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与不满。
城乡人民为反对苛暴而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致使明末"民变"、"兵变"、"奴变"等反抗斗争屡有发生。陕北地瘠民贫,赋役负担却十分繁重,那里又是西北边防重镇所在,戍卒、驿卒集中。由于明朝廷裁减戍卒和军官的克扣军饷,使他们衣食无着,多次发声兵变,或逃离队伍沦为流民,这就为农民起义准备了数量较多、军事素质较好的组织领导着。同时,自然条件的艰苦,水旱灾害的影响使得民不聊生,人民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不造反别无出路,于是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在陕北爆发了。义军初始阶段,没有核心,各自为战,在山西、陕西北部流动作战,明政府采取剿抚兼施的战略,在斗争、失败、再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联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