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参考答案◆】:①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以诗的方式全面地反思社会、历史、人生②更加着力表现生活的美,善于运用美的意象表达抽象的哲理和情思③象征艺术有了新的变化④风格更加朴素自然、内在的激情常与深邃的哲理紧相交融,诗歌语言更加简炼、精辟。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述《骆驼祥子》对于病态城市文明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参考答案◆】:《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样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对于病态城市文明与人性关系进行了探讨。在老舍看来,祥子的悲剧在于病态的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而在这部小说中,老舍又正是通过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祥子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的人的灵魂,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又试图从"道德审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探讨。作者对城市中"欲"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丑"的反感,都是出于这种道德的审视。人们从《骆驼祥子》阴暗龌龊图景中,能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带来伤害的深深忧虑。在20世纪30年代,像《骆驼祥子》这样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又试图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
(3)【◆题库问题◆】:[单选] 陈白露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A.《日出》
B.《桥》
C.《正在想》
D.《北京人》
A.《日出》
B.《桥》
C.《正在想》
D.《北京人》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骆驼祥子》中出现的是()
【◆参考答案◆】:虎妞
(5)【◆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哪些人物是《骆驼祥子》中的形象?()
A.虎妞
B.二强子
C.小福子
D.方宝庆
E.刘四
A.虎妞
B.二强子
C.小福子
D.方宝庆
E.刘四
【◆参考答案◆】:A, B, C, E
(6)【◆题库问题◆】:[单选] 长篇小说《虾球传》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A.黄谷柳
B.陈白尘
C.师陀
D.张恨水
A.黄谷柳
B.陈白尘
C.师陀
D.张恨水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它的第三折的具体描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作者为什么进行了这样的艺术虚构?这折戏的戏剧语言有些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汉宫秋》是元杂剧的著名作品,它通过昭君和番的历史故事,表现了热爱祖国、反对屈膝投降、反对不义战争、希望民族和睦的思想,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昭君和番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这一行动为汉匈两个民族的团结和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自昭君出塞直至元朝初年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断发生,中原地区多次遭到少数民族奴隶主武力威胁和破环,由于这一原因,历代文人在以昭君和番的故事为题材进行文艺创作时,不断地改变这个故事的内容,加进了许多虚构的成分,用以表达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汉宫秋》的第三折写昭君留下汉家衣裳和投江殉国的情节,同历史事实完全符。这是因为在北宋和南宋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原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先后遭到辽、金、元等统治者的侵凌,屠杀和掳掠,人民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社会生活陷入长期的战乱之中。作者在《汉宫秋》第三折中通过昭君留衣和投江的行为表达了当时人民强烈的民族思想和爱国精神,通过昭君的爱情生活的被破坏和她被迫离乡远嫁的屈辱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苦难。剧中所写汉元帝和大臣们昏庸无能,正是宋朝君臣的写照,而对毛延寿的鞭挞,正反映了人民对当时的汉奸卖国贼如秦桧之流的痛恨。总而言之,作者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才在历史故事中加进一些虚构成分的。这一折的戏剧语言的特色,是它的曲词写得既通俗易懂,又文采斐然;既使用了许多俚语、俗语,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又化用了许多诗词中的句子,如"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写得婉转缠绵,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尤其是【梅花酒】和【收江南】两支曲子,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参考答案◆】:《烦恼人生》
(9)【◆题库问题◆】:[填空题] ()、()、()的散文创作在“十七年”时期享有崇高的声誉,被时人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
【◆参考答案◆】:杨朔;秦牧;刘白羽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百合花》在选材角度和刻画侧重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百合花》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选择了前沿包扎所里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的人物作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敬爱,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在选材的角度和刻画的侧重上,都是独具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