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曹禺“四大杰作”。

  • A+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曹禺“四大杰作”。

【◆参考答案◆】: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四部话剧被称为曹禺的"四大杰作"。《雷雨》描写了周朴园一家的恩怨,时间几种,冲突激烈,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日出》以陈白露为线索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同时也寄予著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原野》描写了仇虎的复仇及复仇后的矛盾心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北京人》返归作者熟悉的家庭题材。剧本以"争棺"为情节的外部框架,以大家庭的冲突为内部线索,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作家没有局限于大家庭经济拮据和伦常无序的暴露,而是着眼于封建文化的整体清算;不仅揭示封建文化的腐朽,而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真金,指明走向新生活的精神力量。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1、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2、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3、浪漫主义文学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创造社是我国最早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

【◆参考答案◆】:自我抒情小说

(4)【◆题库问题◆】:[多选] 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
A.力图反映出"一•二八"以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面貌
B.全书分上下两部
C.主要揭示了人物"精神奴役的创伤"(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一文中,把鲁迅的"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落实在对于"精神奴役的创伤"的发掘与呈现上)
D.被誉为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感情和意志的百科全书
E.奠定了他"七月派"小说重镇的地位

【◆参考答案◆】:A, B, D, E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1937年曹禺写的三幕剧《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思想:1、它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2、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个人复仇的道路,是农民小生产的意识决定的。艺术:1、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内心的谴责,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象征主义,借鉴美国奥尼尔的《琼斯皇》)。如他逃进森林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和内心的恐惧。2、现代主义手法,如森林的阴森。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一、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1、时间集中: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二、人物性格鲜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三、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双眉;妞儿等。

【◆参考答案◆】:小满儿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臧克家的诗《村夜》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表现的是旧中国反动统治下农村的动荡不安的生活。揭露军阀混战、土匪抢劫造成农民生活动荡不安。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你如何看待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色?

【◆参考答案◆】:首先,应当充分肯定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他小说的民族化是《讲话》精神的实践性的成果,最直接,最生动地体现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较全面地反映了解放区文学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在主流意识文化和农民文化汇合"场"中所形成的文学的特点。同时,他小说的民族化还是文艺民族化的一种倾向——普及倾向的代表,并且为现实主义文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返朴归真,追寻民族的根,这个根不在文化的典籍中,而在大众之中。当然,他小说的民族化也存在很明显的偏颇,他是在粗糙的民间艺术基础上的"还原"追求,而且是自觉的以民众为接受对象的自我调节的追求。他的目的是适应大众,服务大众,而不是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醇化大众的艺术趣味。所谓"还原"追求,就是越土越好。他的成功在此,但失误也在此。他的处于普及境界的民族化,不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上的。他小说留下的最大遗憾就是:缺乏现代化的意识。

(9)【◆题库问题◆】:[填空题] 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参考答案◆】:鲜血梅花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上海屋檐下》。

【◆参考答案◆】:《上海屋檐下》以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展示了同住在这一"屋檐下"的其他四户的家庭生活。八年前,匡复因为参加革命被捕入狱,他委托他的朋友某厂的职员林志成照顾自己的妻子杨彩玉和女儿葆珍。之后,匡复就仿佛消失了,没有一点消息。在此情况下,林志成与杨彩玉同居了。不料,八年后的某一天,匡复突然出现在林志成与杨彩玉面前,三个人一下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卷入了无法解决的情感的矛盾之中。面对此情此景,匡复经过认真的考虑,选择了一个理智而坚决的行动,悄悄地离去,重新投入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作品在展示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情感纠葛的同时,也展示了小学教师赵振宇贫穷不可终日而又乐天自足的悲喜剧;展示了贫病交加的大学生黄家楣的苦闷;展示了以卖笑为生涯的施小宝的辛酸;展示了卖报老汉李陵碑的惨苦的现状与悲凉的希望。全剧不仅包容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结构紧凑,语言朴实精粹,人物刻画细腻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一出戏剧是夏衍戏剧创作发展的里程碑。夏衍曾将这一出戏剧称为"我写的第一个剧本",夏衍如是说,是因为这一个剧本是他戏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