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题库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明清之际为何流行戴六合帽?
【◆参考答案◆】:古时候,戴冠是上层男子的特权,下层男子只能戴巾、帻(zã)或帽。到了明代,巾帽式样繁多,而民间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网巾、平定四方巾和六合帽。六合帽,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创自洪武年间(1368~1398),世人皆可戴之。六合帽,又称六合一统帽,也称六合巾、小帽、圆帽等,是以罗缎、马尾或人发所做,裁为六瓣,缝合一体,下缀一道一寸左右的帽檐。"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六合一统"有天地四方由皇帝一人统帅、统领之意,此帽以"六合一统"为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归一。由于此帽在政治上有一定象征意义,因此由政府规定成为全国通行的帽式,通常用于市民百姓,而官吏家居时也可戴服。六合帽影响深远,瓜皮帽即是沿袭其制。满族入关以后,受汉族传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一统"之意,加之清朝的发辫,戴起来亦很方便,因此开始流行戴用此帽。因此帽分成六瓣,半圆形状如半个西瓜皮,俗称"瓜皮帽"。清代谈迁《枣林杂俎》:"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明朝六合帽顶只许用水晶、香木。到清朝一般用丝绦结顶,讲究的用金银线结顶,也有用玉顶或红珊瑚顶的,如遇丧事,帽顶则用黑或白。
(3)【◆题库问题◆】:[单选]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北洋军阀统治的大致线索怎样?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到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前。北洋军阀逐步奠定军事政治基础,并基本形成军事政治集团。这是北洋军阀的兴起、发展和基本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16年他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自毖,以袁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北洋军阀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时期。这是北洋军阀的全盛时期。
第三阶段,从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到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向分裂,军阀之间尤其是直、皖、奉三系,为争夺中央政权和地盘,展开长期激烈的割据、混战和派系斗争。这是北洋军阀的衰落时期。根据各派军阀的争斗和控制中央政权的状况,可将这个时期分为五个小阶段。
(1)从1916年6月袁世凯自毖到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率先独占北京中央政权,故称之为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2)从1920年7月至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这是直系和奉系联合控制中央政权时期。
(3)从1922年5月奉系势力退出关外至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这是直系军阀独占北京中央政权的阶段。
(4)从1924年11月至1926年1月,直奉重新联合,中央政权名义上为奉系、国民军和皖系共同执掌,但实际上为奉系所控制。
(5)从1926年1月至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这是直奉反革命联合控制中央政权、对付人革命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到1928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新军阀,即是北洋军阀的覆灭时期.
第一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到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前。北洋军阀逐步奠定军事政治基础,并基本形成军事政治集团。这是北洋军阀的兴起、发展和基本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16年他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自毖,以袁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北洋军阀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时期。这是北洋军阀的全盛时期。
第三阶段,从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到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向分裂,军阀之间尤其是直、皖、奉三系,为争夺中央政权和地盘,展开长期激烈的割据、混战和派系斗争。这是北洋军阀的衰落时期。根据各派军阀的争斗和控制中央政权的状况,可将这个时期分为五个小阶段。
(1)从1916年6月袁世凯自毖到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率先独占北京中央政权,故称之为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2)从1920年7月至1922年5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这是直系和奉系联合控制中央政权时期。
(3)从1922年5月奉系势力退出关外至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这是直系军阀独占北京中央政权的阶段。
(4)从1924年11月至1926年1月,直奉重新联合,中央政权名义上为奉系、国民军和皖系共同执掌,但实际上为奉系所控制。
(5)从1926年1月至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这是直奉反革命联合控制中央政权、对付人革命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到1928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新军阀,即是北洋军阀的覆灭时期.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由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周恩来作了副报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
(1)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2)会议重新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会议改组了中共中央在政治、军事上的领导机构。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
(1)是中共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是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在最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确立,就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和取得最后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由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周恩来作了副报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
(1)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2)会议重新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会议改组了中共中央在政治、军事上的领导机构。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
(1)是中共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是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在最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确立,就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和取得最后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6)【◆题库问题◆】:[单选]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获得军事主动权的标志是()
A.湘江战役
B.四渡赤水
C.三湾改编
D.通道转兵
A.湘江战役
B.四渡赤水
C.三湾改编
D.通道转兵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单选]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有超越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有超越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于《纲鉴易知录》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读物
B.体裁是纪传体
C.作者是明朝人
D.记载时间跨度与《资治通鉴》相一致
A.是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读物
B.体裁是纪传体
C.作者是明朝人
D.记载时间跨度与《资治通鉴》相一致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单选] 这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右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令人扫兴为什么叫“杀风景”?
【◆参考答案◆】:"杀风景",也写作"煞风景",指的是美好的景色或环境遭到破坏,现多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曾经把"清泉濯足、花上晒裈、焚琴煮鹤、对花啜茶、背山起楼、松下喝道"列为六大杀风景事情,即他认为在清澈的泉水中洗脚,盛开的花枝上晒裤衩,用琴做柴煮鹤吃,赏花时喝茶,背靠山盖楼阻挡美丽风景进入视野,幽静的松林下有官老爷的车马随从吆喝着走过等是有损环境,有碍观瞻,庸俗不堪,破坏心情的最应该避免的事情。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也有不少,但愿会引起人们注意,不要做有损形象、大杀风景之事。宋·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也有:"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