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解历史的途径,一个是文献史料,另一个是学术性作品。在下列四部学术性作品中,规模最大的是:()

  • A+
(1)【◆题库问题◆】:[单选] 研究了解历史的途径,一个是文献史料,另一个是学术性作品。在下列四部学术性作品中,规模最大的是:()
A.范文澜《中国通史
B.郭沫若《中国史稿》
C.白寿彝《中国通史
D.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国野

【◆参考答案◆】:
周代王都城郭以内称"国中",距城百里之内称"郊","郊"以外称"野"。一般说,"国"包括都城中及四郊之地,其居民称"国人"。"野"的居民称"野人",或成"氓"、"野民"。各诸侯国与此类似。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指以宰相为首的朝臣官府机构,因中央朝官衙署位于皇城的南面,故名之。

【◆参考答案◆】:南衙

(4)【◆题库问题◆】:[单选] 对北京猿人的基本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颧骨、眉骨较高
B.眼睛比较深陷
C.鼻子宽大,嘴部突出
D.上述三项都对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前朝相比,清代君主集权的发展表现在:1、进一步尊君卑臣,君臣关系主奴化。明大臣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明帝对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清满族大臣对皇帝奏摺,多自称"奴才",后影响到许多汉臣亦如此。2、顺治时继承明朝的内阁制和六部制,但有两点不同:一是在长官任用上实行满汉复职制。改顺治时的满尊汉卑为满汉一体,令复职制走向平衡,借此拉拢汉族官吏。二是改革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满民族制的延续,显示出清前期制度有明显的满族贵族色彩,以贵族特权来剥夺内阁权力。顺治亲政后削弱该会议权力,由皇帝掌握正黄、镶黄、正白旗,并下令贝勒不得领有各旗。康熙即位后设立南书房,从翰林中挑选有才干者为皇帝起草机密文件,处理机密事务,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末年进一步削弱八旗权力,让自己的皇子去抢夺八旗,由皇帝派出的固山额真掌管旗务。3、秘密奏折制度。康熙中叶,康熙皇帝允许一些亲信官员用奏折报告机密事件,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皇帝与官员本人各掌握一把钥匙,官员奏折派遣专人投送京师,不经过通政使司、内阁,直达皇帝。皇帝的批示,用硃笔写于奏折上面,发还官员本人执行。雍正以后,密折应用的范围扩大,许多官员都获得了使用密折的权力。密折逐渐成为清最重要的官文书。密折具有密、速、详的特点。通过密折制度,清代皇帝不仅能够多渠道地了解下情,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也大为强化。4、雍正时期君主专制强化达到一个高峰。下令八旗旗主贝勒只能管理自己的包衣,得到俸饷,彻底剥夺旗主管理旗务的权力。设立军机处,由军纪大臣和军机章京组成。军机处并非清官制中的正式衙门,后来大学士不兼军机大臣就无实权,沿续南书房的权力范围,拟诏绕过内阁的票拟,成为最有权力的机构。军机处是皇帝的私人办事机构,具有很强的奴仆性,宰相制残余被彻底清除。5、康熙后期,诸皇子争储。雍正即位后,总结教训,宣布秘密立储,皇帝在位时即秘密决定继承人,将立储诏书置于寝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皇帝临死或死后由大臣开启宣布。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制度化。秘密立储制度,摆脱了"嫡长"观念的束缚,避免了皇子间的公开争斗,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维护了皇族内部的政治稳定。6、弘历时君主专制达到最高峰。前几任皇帝为其大好基础,很多政策,如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水到渠成。7、通过吸取明中后期教训,清前期皇帝努力做到"乾纲独揽",强调"勤政",清初下令严禁"朋党"和"结党营私",规定宦官不得有衙门,祖制规定宦官干政和结识官员要凌迟处死,不得出京,严防宦官专权。清朝君主专制的特点是满汉杂糅,在明朝君主专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皇权,而且是伴随着不断削弱满八旗贵族势力进行的。

(6)【◆题库问题◆】:[单选] 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从金殿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单选] 佛教在进入中国西南地区之后形成的是()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
D.汉传佛教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固伦公主是指()。
A.皇后之女
B.妃子之女
C.皇后养女
D.亲王之女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判断题] 在仰韶文化中,并没有发现玉制品。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牛录

【◆参考答案◆】:
满语音译,汉名佐领或简称佐。清代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原为女真人早期兵农合一的临时性组织形式。据载:"筏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州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这种旧形式的十人组合体,称为牛录。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努尔哈赤为适应统一女真各部的军事需要,沿用此旧名称,把它改造为大型、固定、有严格纪律的统属关系的新型组织形式。邻近女真部落,有挟丁口来归者,编为牛录。这种牛录的不断编设,并以容纳编置同血缘和同地缘而居的人。后来规定三百人编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兵籍单位。皇太极时,又改为二百人。清入关前,八旗牛录统计为五百八十三,又半分牛录二十八。顺治十七年(1660),改称牛录为佐领。时满州三百一十九,又半分牛录十四;蒙古一百三十;汉军二百零六,又半分牛录三。八旗牛录统计共为六百六十四个。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