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夷志略

  • A+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岛夷志略

【◆参考答案◆】:元人汪大渊撰。他曾两次随商船出海,至数十国,曾到达非洲层拔罗(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夷志略》叙述各国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物产等,基本根据亲身游历,真实可靠。此书载录了99个国家和地区,提到的地名达220个,涉及的地理范围之广,为中国古代交通史之最。

(2)【◆题库问题◆】:[填空题] 郑和下西洋历经()()()三朝,前后28年,抵达亚非30余国,行程10万余里。

【◆参考答案◆】:永乐、洪熙、宣德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侨人

【◆参考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特指寓居南方之北来人口。西晋末中原大乱,自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纷自北南奔,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准其暂挟注本郡,免除赋役。日久侨人安家定居,数经土断,多以其居地为籍,纳税服役同于郡县土著编户.土断东晋南朝撤消侨州郡县,将侨人编入所在郡县户籍,谓之土断。两晋、南朝时重要措施之一,即以土著为断。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其旨意、方法因时而有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五年(284),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上疏,咸用土断,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以纠九品中正制之流弊,是为土断之始。晋廷东迁后,北方侨人日回月徙,南方流民去来纷杂。侨州郡县无定界,侨人皆免调役。侨姓士族广占田园,隐匿人口,朝廷赋役日削。政府为明考课、定税收,先后于成帝咸和中、咸康七年(341)、哀帝兴宁二年(364)和安帝义熙九年(413)多次实行土断。咸康七年(341年)诏核实编户,令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哀帝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初一庚戌日,桓温厉行土断,检括户口,称「庚戌土断」。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太傅刘裕再申前令,取消白籍,裁并侨州郡县,史称"义熙土断",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齐高帝建元三年(481)、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和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亦曾多次土断,但执行中巧伪甚多,或窃注黄籍,或却而复注,故成效甚微。

(4)【◆题库问题◆】:[单选] 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
B.良渚文化
C.细石器文化
D.二里头文化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判断题] 中国古代都城从周朝开始遵循着从西部到东部地区,再向北部发展的趋势。各个王朝都城的建设跟统治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6)【◆题库问题◆】:[单选] 五胡十六国时期,各民族的主流发展路径是:()
A.向北方草原发展
B.向西域发展
C.向南方发展
D.向中原地区发展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析门阀氏族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参考答案◆】:门阀世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和政治上所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殊阶层。它的出现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及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依附关系逐步发展的结果。东汉时,地主田庄的崛起,世家大族在经济上拥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在政治上通过察举制、征辟制和私家传授经学,控制选官途径,形成累世经学、累世公卿的局面。魏蜀吴政权都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因此其势力在三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司马炎称帝后,不得不认可世家大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并从习惯上的传承变为法律上的规定。这些相关制度的实施,使世家大族在封建政权中确立支配地位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也让试驾大族的政治经济特权通过封建立法而完成了制度化的历史进程。门阀氏族制度在魏晋之际形成并得以巩固。

(8)【◆题库问题◆】:[单选] 东周和东汉皆因都城迁移而得名,其都城都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宋论》对宋初政事的总体评价是()
A.管理混乱
B.散漫无章
C.张弛有度
D.酷刑严厉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吏员出职考核标准。

【◆参考答案◆】:吏员出职皆以执役时间为标准,元朝规定,"理考通以三十月为则,30个月为一考,90个月为三考,三考即为考满,"吏员须以九十月方得出职。对吏员出职的秩限,也有规定,"交员出身者,秩止四品,"吏员出职最高只能升到四品官,唯仁宗、英宗两朝约10年的时间里,秩限较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