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智
【◆参考答案◆】:四法智与四类智,合称为八智。见四法智与四类智条。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举例说明下面三种情况:1)有教法、有证法;2)有教法、无证法;3)无教法、有证法。
【◆参考答案◆】:1)有教法、有证法:具足闻思修行的道场;2)有教法、无证法:《大藏经》、论著摆放得整整齐齐,但大家没有去研究、参阅和修行;3)无教法、有证法:一天到晚念佛,但从来不闻思的道场。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参考答案◆】: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论中说怨敌与天灾对我们的损害相同,但怨敌有故意害我们的心态,天灾却没有,所以二者并不相同。对此你如何破斥?
【◆参考答案◆】:怨敌害你实际上也不是故意的,他是在因缘催动下不得不做,这完全是因缘的产物,和无情法一样。所谓的怨敌,也只不过是内心烦恼所控制的工具,如果没有烦恼的指使,并没有自主伤人的能力;而烦恼也只是因缘的产物,如幻如梦,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自性,在这一连串的因缘所生法中,该嗔恨的对境根本就不可找到。当别人辱骂我们时,可以这样去观察,使自己直接感到伤害的是恶语;恶语的来源是口腔声带等发音器官;而操纵这些器官的是心识;他的心识又是谁操纵的呢?烦恼,烦恼出于何处呢?烦恼出于如幻如梦的缘起。这一串因缘中,应该嗔恨谁,不能昏官断案,不问青红皂白,胡乱责怪。而我们由长期的错误串习,放过了无情法的语言,只是盲目地抓住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有情法——"人"。如果去分析"人",他也只是由地水火风无情法与心识而组成,而心识也只是缘起幻化法,根本找不到一个有能动作用的本体。
(5)【◆题库问题◆】:[单选] 密宗所谓「三密相应」是指()与佛相应。
A.心、意、识
B.身、口、意
C.知、情、意
A.心、意、识
B.身、口、意
C.知、情、意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见到佛像应该如何?()、合掌、礼拜、()、围绕、()。
【◆参考答案◆】:问讯;瞻礼;观想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世间
【◆参考答案◆】: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间,因为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间。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五欲
【◆参考答案◆】:财,色,名,食,睡。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发愿的时候,最关键不能忘记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发愿的?
【◆参考答案◆】: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心愿。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阅经不应深究经义。”此说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诵经阅经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从经典中获得智慧,受到教益,这也是佛经要起到的作用。因此,诵阅经典时,必须全神贯注,思想集中,字字句句,领略思考,拨亮慧灯,驱散无明。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经义是修定,领略思考经义是修慧,通过阅读经典,获得定慧成就,这才是诵经的真正利益。佛经中说了解一句经义,胜诵十万经卷,怎能提倡阅经不应深究经义呢?诵佛经、闻佛名众生获益,真实不妄,但闻佛经获益的"益处",主要是闻声达义,获得正见,绝不是另外的什么加持力。对只会诵读,不懂经义的低层次诵经者来说,除了周围有形和无形的众生获得教益而外,对诵经者自己,可以获得抑制散乱心,抑制烦恼心的禅定成就,但若不思经义,不解经义,无法得到智慧成就。修定的目的是为了生慧,若不修智慧而单独修不思不想的禅定,与外道邪禅还有什么区别呢?故"阅经不应深究经义"之说是十分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