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参考答案◆】:1)有教法、有证法:具足闻思修行的道场;2)有教法、无证法:《大藏经》、论著摆放得整整齐齐,但大家没有去研究、参阅和修行;3)无教法、有证法:一天到晚念佛,但从来不闻思的道场。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高僧大德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弘法、放生时,作为一名居士,你当如何对待才合理?
【◆参考答案◆】:作为大乘佛教徒,对于这些大德们真正的利他行为,我们应当由衷地随喜,倘若没有能力帮忙,也不能故意去毁谤、故意去破坏。佛教徒之间不要拉帮结派,不要把上师当作自己的上师、佛教变成家庭化,认为这就是我的佛教,除了我的家庭以外,谁都不承认。而应该以宽宏大量的心态来包容一切,否则,自己把自己困在非常小的范围中,心里就会特别痛苦。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光明心”?
【◆参考答案◆】:光明心分为基础光明心、道光明心和果光明心。(1)基础光明心,是在人死亡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光明意识。人在咽气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逐步消融后,产生三种细微的意识状态:第一种为"显现"的白感,第二种是"扩散"的红感,第三种是"获得"的黑感。这三种意识状态的感觉,开始第一种白色,就像夜里看见月光一样;然后红感就像天刚亮太阳欲出前的天空,稍微带点红色;接着突然变得漆黑,什么感觉都消失了,人的真正死亡——内部的死亡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死亡光明就像灯灭掉了以后突然产生的一种非常光亮的感觉,在这之后进入中阴。(2)道光明心,就是按照人的死亡规律来进行修持所获得的光明。修持必须要经过死亡阶段,也就是观想死亡,外气呼吸停止,要达到和死亡同样的感觉,这样才能出现内光明——光明心。光明心中产生一种幻身,也叫假幻身,幻身再进入死亡过程,反反复复修炼,进入第四光明——真光明心,就是开悟。密法上的真光明心和显宗的见道开悟是同一个层次。开始时有真光明心的时候没有幻身,有幻身的时候没有真光明心,但是经过第四光明心的反复修炼,破除二障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金刚身,也就是真幻身。真幻身出现以后,这种真幻身和第四光明心合一的时候就是成佛了,也叫双运成佛,或者叫第四光明心和第三幻化身的合一之境。双合佛或说双合身就是无上密的阴身与阳身的结合,也代表光明心和幻身的合境界。(3)果光明心,就是成佛之后,佛具有的真正的光明心,在显宗里叫"一切种智"。众生的智慧始终没有办法覆盖客观对象,客观事物的外延永远是大于主观智慧,所以人们的认识永远没有尽头。在学习的过程中,人类的认识逐步扩大,但是再扩大也永远超不出客观对象的范围,人的认识范围永远小于客观对象的范围,到了佛的境界——一切种智时,佛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外延全部达到一致或者吻合的时候,就是全知,无所不知。只有佛才能达到全知的境界。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修行很长时间也没有验相,这是佛法或上师的问题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是。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我们相续中的如来藏明镜,若被两种障碍的灰尘遮障,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影像就不会现前。"可见,我们相续中的罪业没有清净之前,修什么法也不会得到感应的。这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佛法或上师的过错。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忍
【◆参考答案◆】:四法忍与四类忍,合称为八忍。四法忍是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这四法忍,忍可印证欲界的四谛。四类忍是苦类忍、集类忍、灭类忍、道类忍,这四类忍,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的四谛。以上八忍可以正确地断除三界内的见惑。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世人成天贪执世间八法、做无实义的事情,这是由什么心态导致的?我们应当如何断除?
【◆参考答案◆】:因为他们相续中没有死亡无常的概念。我们首先要通达这个道理,然后珍惜时间,精进行持对来世有利的善法,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面。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无学
【◆参考答案◆】:九种的无学位。中阿含经所说的九无学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俱舍论所说的九无学是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独觉、佛。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参考答案◆】:学佛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佛法要求的处世为人原则,即佛门道德原则。大乘佛教追求的善德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利乐众生着想,为众生的利益做无私的奉献。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能违背利众的原则,要有为社会和一切众生无私做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所从事的职业,处处以美德饰身,事事以智慧抉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些都是佛法所提倡的做事原则。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利益众生有哪两种途径?你觉得各自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利益众生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利益众生,如放生、讲经传法、布施衣食财物等。另一种是间接利益众生,比如吃素、勤进闻思修行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等。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果布施只是从心上安立,是否就不需要布施财物身体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是。如果你心上能舍,那身体和财物也会舍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中处处都讲到,世尊在行持布施波罗蜜多时,舍弃身体及妻子儿女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布施是四摄法之一,也是将来成就佛陀色身之因,所以自己有能力时,应精勤布施,积累福德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