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利益沉溺于轮回中的众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愿?在现实生活中,你怎么样做到“舍弃爱自如毒食”?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了利益沉溺于轮回中的众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愿?在现实生活中,你怎么样做到“舍弃爱自如毒食”?

【◆参考答案◆】:我们应当发愿,利益一切众生,愿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如来的果位。法王如意宝说自私自利心如毒药一样,平时应此经常思维。这个比喻讲得很好,无论在什么场合中,自私自利强的人迟早都会失败。我们许多争论、痛苦、吵架,全部是在自利心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自私自利,那就成菩萨了,为此我发愿精勤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别人说什么不要紧,只要自己有一口气、有一点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别人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因果是不会虚耗的,没必要为了名声而利益众生。不要像有些世间模范,拼命地在人前做一些行为,这不是很重要,默默无闻地为众生发一点善心、做一些事情,才是我们发心的目的!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没有得到传承能否修上师供仪?要将谁观想成上师?未接受过相应的灌顶,是否不能观想自己化成本尊?而只能观想本尊在自己前面?

【◆参考答案◆】:严格来说,必须要有无上密灌顶才可以真正观修上师供,如果没有灌顶或者传承也可以念诵仪轨,在寺院中一般没有传承的人都直接观想宗喀巴大师就可以。观想的方位按照仪轨所要求,在面前或者顶上。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开坛灌顶的上师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参考答案◆】:开坛灌顶的金刚上师需要具备《上师五十颂》中所说的十三种德相和双十知识。十三种德相是:(1)严守戒律;(2)具大智慧;(3)具足忍德;(4)思想诚实;(5)无欺诈行为;(6)掌握用密咒和药物消除邪魔的法术;(7)对众生有慈悲心;(8)精通三藏义理;(9)掌握"双十"知识;(10)会塑造绘画坛城;(11)善于解说密法;(12)对佛法,特别是对宗乘信念坚定;(13)保持五根清净而心性温和。"双十"知识分内密、外密知识各十种。内密知识十种是:(1)善于观护轮破除邪魔;(2)善于制作护身咒轮破除邪魔;(3)懂得瓶灌顶和密灌顶之法;(4)懂得慧灌顶和第四灌顶之法;(5)懂得仇敌与其保护神的隔离法术;(6)懂得祀食运作法;(7)掌握诵咒的七种诀窍;(8)掌握加速修持的各种特殊方法;(9)掌握安神开光之法;(10)懂得修供坛城之法。外密知识十条是:(1)精通制作坛城、观修坛城;(2)懂得观修各种瑜伽;(3)懂得各种手势印;(4)懂得各种站立腿势;(5)懂得各种不同的坐势;(6)掌握各种诵咒法;(7)懂得烧供法;(8)懂得各种敬供仪轨;(9)懂得作法的诀窍;(10)懂得迎送、收消诸法。除了以上这些条件外,各续部还有各自的特殊要求。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获得菩提心后,自己通过哪些方面生起欢喜心?

【◆参考答案◆】:通过两方面生起欢喜心,一是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是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我们听法时,应该远离哪三种过失、六种垢染、五种不持?

【◆参考答案◆】:三种过失:耳不专注、心不专注、杂有烦恼(妄念杂话、心不在焉)。六种垢染:傲慢、不起信心、没有希求心、外散、内收、厌倦。五种不持: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不能领会而持。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有人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经中说“自性原本光明”,这话对吗?

【◆参考答案◆】: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什么时候变成无明凡种了呢?说"众生本来就是佛",就和说"树种就是树"一样荒唐可笑。"自性原本光明"这句话,本身就暗示了"现状混浊"。本质光明,现象混浊,是众生心的特点,"光明"表心性的净分,"混浊"表心性的染分。一染一净,一事一理,这就是心性的辩证法。佛法的根本就是解决这心性去染的问题。如果众生原本就是佛,心性没有被污染,佛出世、转法轮、慧光普照的一切工作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众生心质昏暗,没有可塑性,这佛法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众生心性本质光明,混浊不清非本质,可以改变。这就是佛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法句

【◆参考答案◆】:一法的章句。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参考答案◆】:信徒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义并没有什么印度、西藏、内地的差别。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大师偈赞》中写道:"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虚大师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认识宗喀巴大师其人及其著作的价值。很多的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所致。我们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种智。只知道一个宗派的一个教典是不行的,我们应全面掌握三藏经论各教派的教义,即使不修,起码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也可免去谤法之罪。在佛教里,谤法是最严重的罪孽。

(9)【◆题库问题◆】:[单选] 佛教弟子包括()
A.出家僧众
B.在家信众
C.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四依法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参考答案◆】: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