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参考答案◆】:唯有依靠菩提心,才能迅速积累资粮,若不依靠此方便,不可能让我们获得究竟解脱。因为依靠菩提心的摄持,做任何善法均会成为菩提之因,善根在未得菩提果之前一直增上,如一滴水融入大海,乃至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不会干涸。而未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是很容易穷尽的,享用一次就没有了,如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修行不精进,一天到晚睡懒觉,这是源于什么心态?这对解脱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一方面没有观修死亡无常,另一方面对转生恶趣没有恐惧感,对自己所造的罪业,也没有惭愧之心。解脱生死的念头不切,缺乏强大心力的推动,所以不会精进修行,解脱更是遥遥无期了。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四等
【◆参考答案◆】:即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大明王
【◆参考答案◆】: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现身作大笑金刚明王,慈氏菩萨现身作大轮金刚明王,观自在菩萨现身作马头金刚明王,地藏菩萨现身作无能胜明王,除盖障菩萨现身作不动尊金刚明王,普贤菩萨现身作步掷金刚明王。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重障
【◆参考答案◆】:别教的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於下乘般涅盘障、□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品
【◆参考答案◆】:九种的品类,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遮罪
【◆参考答案◆】:七种的遮罪,即在五逆罪之外,加上杀和尚和杀阿□梨。因凡是犯了此七逆罪之一的人,便禁止他受菩萨戒,所以叫做遮罪。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参考答案◆】:学问有世俗学问和佛法学问两种,前者如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学、社会、政治、经济等等学问,后者如内学三藏四续包括的佛教学问。大乘佛教所追求的目的是遍知和利乐众生两条,遍知的目的是利众,广泛的利众需要遍知智慧。"遍知"就是无所不知,佛教事事讲因果,"遍知"也不例外,需要创造遍知的顺缘。遍知的顺缘是求知意志支配下的深入学习。不学无术,想得到遍知智慧是绝不可能的。因此,佛教十分重视学问,对学佛者来讲,外学即世俗学问和内学都很需要,自修自悟和利乐众生都离不开学问知识。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重"的说法,不是佛教的观点,不可轻信。但佛教所说的学问和世俗的学问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世俗的学问指纯粹的知识,世俗的"学者",就是纯知识性的学者,因此,不管人品德性,只要有知识就是"学者"。佛教从来反对那种脱离思想、行为的"口头学问"、"空谈学者",要求学问见于言行。因此,佛教善知识从原则上讲都应有相应的德性和觉悟成就,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善知识"这个佛教中的概念和实际善知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衡量善知识应从信仰、德性、学问全面衡量,不能只看表面的知识学问。成就指的是学佛人的修证成就,即戒、定、慧三学成就,菩提心成就,密法共不共成就等。佛教有成就的高僧密修士有学者型和瑜伽型两种类型,瑜伽型的成就者着重在内修,除了掌握与修持有关的知识而外很少关心其他知识,学者型成就者广学多闻,具有授徒弘法的条件。总之,学问和修证成就之间不能画等号。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信仰佛教的人必须要念经拜佛吗?
【◆参考答案◆】:真正的信仰是思想上的信仰,即意识形态信仰,而不是表面形式。因而说:"上智修心,中智修身,下智修口。"所谓"上智修心",就是指思想意识的修养。佛和魔,凡人和佛菩萨的根本界限是"心",即思想意识,不是外形、表面。而且这外形、表面,可以伪装,不能当作信与不信的标志。真正的佛指的是慈悲、智慧等思想境界,不是有形的东西。八万四千法,显密与禅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去染还净",即清除思想上的烦恼污染,显现本净佛心。"中智修身",就是指守持清规戒律,修习身德、言德,戒恶行善。"下智修口",是指念经,诵佛号、咒语。但这并不是说念经没有功德或者不需要念经,而只是说明三种修法的不同层次和适应对象。即使是念经、念咒也有个高层次的念法和低层次的念法。高层次的念经是口念经文,心思经义,以求思想、行为和经义相合;低层次的念经只是念经文,不想经义。高层次的念咒是心观口念,一心不乱;低层次的念咒是心不在焉,只是口念而已。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安神开光”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安神开光"是按照密法仪轨,对塔殿、佛像等圣物进行的一种装藏开光的加持活动。按照密教的说法,新造的塔殿佛像在供奉前必须经过装藏、安神开光等符合仪轨的加持,否则,形同摆设,不具备三密效应和加持灵气,甚至还会邪气附体,产生副作用。"装藏"就是在立体像中按佛像的不同种类装进经过特殊处理的经卷、咒文和舍利等圣物,给画像在背面书写经文和咒文。安神开光法包括驱邪、洗秽、观佛、迎佛、供养、诵咒、化形、安神、开光、加持、散花祝福等内容,仪轨有繁简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