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填空题]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参考答案◆】: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应该生起哪三种自信?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请以你自身为例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1)善业自信:为了利益众生,对行持善法充满自信。2)断惑自信:也叫灭惑自信,为了利益众生,对灭除自他一切烦恼充满自信。3)能力自信:行持善法和断除烦恼时,自己有强大的心力,坚信必定会断尽烦恼、圆满行善。这三种自信,本体上没有区别,只是反体不同而已。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参考答案◆】: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世间皈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世间皈依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学

【◆参考答案◆】: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业

【◆参考答案◆】: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见十善十恶条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利乐众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种方法吗?

【◆参考答案◆】:佛教的精神宗旨是兴利除弊,以大悲大智大勇从轮回的苦海中拯救一切有情众生。佛教认为众生所以在苦海中漂流,受苦受难的总根源是愚昧无知的俱生无明,消除愚昧无明的唯一办法是进行教化,点燃众生自己心中的智慧明灯。由于众生心态各异,根器不同,为了适应一切众生的心态、根器,在开发真智、消除无明的大前提下,佛祖设置了种种方便之教。所谓方便,就是不拘一格,对症下药,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禅宗、净土、实教、权教、渐门、顿门、在家、出家、修德、修慧、世法与出世之法,以佛教的形式和非佛教形式,离欲修行之法和不离欲修行之法,以文教化之法和以武制恶之法,修世间快乐之法和修出世成佛之法,等等。一切利众和度众之法,不拘一格,都是佛教的方便之法。佛教的这种适应一切众生心态、根器的大方便,包含着佛陀的无滞无碍、深明圆通的大智慧。拘泥于一经一说之人,怎知佛门的无限大方便。外行所谓"佛经中的很多观点自相矛盾",就是不懂佛门的大方便所造成的误解。佛教度化的对象如果只限于一种心态,那么,对机之法也只需要一种,其余诸法与此一法也许有相互矛盾之处,但无量众生有无量心态,每个众生各得其所,有什么矛盾呢?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家弟子如何修持佛法?

【◆参考答案◆】:佛法是一种应机教化超度的方便法,没有一种固定的修持模式。把佛教的修持理解为几种狭隘的固定模式或者教条主义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佛教的修行原则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调服心性三条。净化心灵,彻底清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污染,达到人格的真、善、美和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修行的方法有千万种,其目的只有追求幸福快乐的人身和成佛两条。智者可以从目的上选择一种最佳修持方法。在家的学修者不能生搬硬套出家人的方法,这要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环境和家庭等情况决定。有的人可以从阅读经书,加强思想修养入手;有的可以静坐,修定,修慧,走开悟之路;有的可以专心诵经念咒。若要想迅速获得修证成就,就要按修密程序求密法,坚持修习。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修哪种法,都要有上师的指导和清净的法脉传承,不能凭书本自学,不能相信不符合佛教经典教义的乱传乱说,更不能相信那些打着佛教旗号的邪门外道,巫婆神汉,以及形形色色的装神弄鬼自称佛、菩萨行骗的伪气功师之流。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二分教

【◆参考答案◆】:十二部经。

(9)【◆题库问题◆】:[问答题] 面对伤害痛苦时,坚忍者和懦弱者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表现?这是由痛苦本身所导致的吗?

【◆参考答案◆】:坚忍者见到自己为敌所伤而流血,反而会增强坚毅和勇气,而懦弱者看到他人流血,也会惊慌害怕,甚至吓得昏死过去;懦弱者在遇到苦难时,心烦意乱,毫无主见,只有可怜地随业风而浮沉,可对坚忍者来说,他具有坚强的毅力,明鉴诸法的智慧,面对苦难时,自心澄净而清明,不会有浮躁不安、忧恼的情绪。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从因、比喻、数目三个角度,请分别说明暇满人身十分难得。

【◆参考答案◆】:因方面:人身依靠清净戒律而获得,尤其是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比喻方面:盲龟值木轭、昙花难以现世、撒豌豆于墙壁偶尔会停留、沉香木气味的比喻。数目方面:恶趣众生多如晚上的星星,善趣众生少如白天的星星;恶趣众生多如大地土,善趣众生少如爪上尘。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