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口腔医学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土壤强度
【◆参考答案◆】:是土壤对穿透、剪切作用的抵抗能力。在性质上是土壤能承受作用力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其大小是土体中引发破坏的最大应力。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城背溪文化
【◆参考答案◆】: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4500年之间。城背溪文化于八十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于枝城市红花套吴家岗村城背溪,故名。据目前发现,城背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及其周围地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发现的较早的原始文化遗存,已出土较原始的石器和陶器。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4500年之间。城背溪文化于八十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于枝城市红花套吴家岗村城背溪,故名。据目前发现,城背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及其周围地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已发现的较早的原始文化遗存,已出土较原始的石器和陶器。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不属于考古学中的文物价值的是()
A.历史价值
B.经济价值
C.艺术价值
D.科技价值
A.历史价值
B.经济价值
C.艺术价值
D.科技价值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不是传统考古的工作流程的是()
A.发现的过程
B.整理过程
C.解释过程
D.复原过程
A.发现的过程
B.整理过程
C.解释过程
D.复原过程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个时代的墓葬不可能出现文字:()。
A.商代
B.西周
C.东周
D.新石器时代
A.商代
B.西周
C.东周
D.新石器时代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文物保护材料的特殊要求
【◆参考答案◆】:1)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材料,必须能保持文物原貌,修旧如旧,是文物在保护前后外貌上基本一致或力争回复已损文物的原貌,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的历史标记不受影响。2)用于文物保护的材料,不应出现"保护性"损害,处理后不留隐患3)用于文物保护的材料,能使对文物病害的治理与预防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能消除影响文物寿命的病变,又能防止或延缓各种有害因素对文物的损害。4)用于文物保护的材料的性质及保护效果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处理还具有可逆性和再处理性,一旦有新的、性能更好的材料可对其进行无障碍替换。5)用于文物保护材料合成的原料应来源丰富易得,价格便宜,合成工艺简单可行,三废少且易于治理。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力争用最普通的原料,最少的费用,合成性能良好符合文物保护要求,保护方法简便,保护效果最佳的文物保护材料。6)无论是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文物保护材料或我们自研制出的新的文物保护材料,都必须认真严格地经过对比试验,只有公认优于空白对照,优于一般常用的材料时,才能先用于残片或残缺文物;效果好时,再用到一般文物;经过多次试验、分析、测试、实践,验证确实无问题时,才能用于珍贵文物。根据以上原则,性能优良、保护效果好的文物保护材料,必须借助科学研究中类比性和移植法,充分利用化学、材料学中所推荐的材料,从反应原理、合成方法、新的性能、保护原理、保护方法等方面作翔实了事实。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影青瓷
【◆参考答案◆】: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高温烧制而成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拓印这种方法,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它们都需要()、()、()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复制文字和图像。
【◆参考答案◆】:原版;纸;墨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卡若文化
【◆参考答案◆】:
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城东南的卡若村遗址的挖掘。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2100年。
卡若文化早期房屋以半地穴式或地面营建的草拌泥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晚期房屋以半地穴式石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方形或者长方形。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与磨制石器共存,以打制石器为主。出土有镶嵌石叶的骨刀梗、骨针、骨锥、骨饰等。陶器多数夹砂,早起红陶较多,晚期黑陶较多。还发现有炭化栗和猪牛羊等家畜骨骼,以及多种兽骨、鸟骨。
这是在西藏高原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与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城东南的卡若村遗址的挖掘。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2100年。
卡若文化早期房屋以半地穴式或地面营建的草拌泥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圆形,方形或者长方形。晚期房屋以半地穴式石墙建筑为代表,平面呈方形或者长方形。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与磨制石器共存,以打制石器为主。出土有镶嵌石叶的骨刀梗、骨针、骨锥、骨饰等。陶器多数夹砂,早起红陶较多,晚期黑陶较多。还发现有炭化栗和猪牛羊等家畜骨骼,以及多种兽骨、鸟骨。
这是在西藏高原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藏地区的原始文化与相邻地区的关系等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