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科学家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纳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过程,教会人体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效力。根据以上描述不能推出
A.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B.减毒活疫苗不适合所有人接种
C.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其优缺点
D.世界上第一只疫苗诞生在18世纪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日常推理题,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中只阐述了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并没有说疫苗只有这两种,错误;B项:根据“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可知减毒活疫苗不适合所有人接种,正确;C项:根据最后一句可知,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有其优缺点,正确;D项:根据第一句可知,世界上第一只疫苗诞生在18世纪,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2)【◆题库问题◆】:[单选] 通常情况下,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在文章的措辞上极其小心,但在基于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体面”的报刊与“垃圾”报刊之间的品味差异似乎在缩小。加之,人们的注意力持久度似乎也很短暂,这使得上述困境加剧。 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从上述文字中推出的是( )
A.报刊迫于销售压力在尽量准确报道的同时还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B.记者和编辑对怎样才能在文章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更在意了
C.如果人们对报刊报道的注意力持久度并不短暂,则“体面”报刊的品味会提升
D.记者的编辑在文章措辞上的极其小心,不能与其应怎样吸引读者注意力相提并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日常推理中的结论类。造成“体面”报刊与“垃圾”报刊品味差异似乎缩小的原因有:(1)在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2)人们的注意力持久度似乎也很短暂。C项只是改善了一个原因,显然是不能导致“体面”报刊品味的提升。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3)【◆题库问题◆】:[单选] ( ) 对于 熟练 相当于 敏捷 对于 ( )
A.娴熟 灵敏
B.操作 迅捷
C.熟悉 迅速
D.谙熟 灵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选项:娴熟是指很熟练,二者为近义词,前者是对后者程度的加深,敏捷是指反应非常灵敏,二者为近义词,前者是对后者程度的加深,前后逻辑关系一致;B选项:熟练可以形容操作,敏捷与迅捷是近义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选项:熟悉是指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熟练是指技术精通而有经验,两者之间是程度上的加深;敏捷是指灵敏迅速,意思上与迅速之间是包含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选项:谙熟与熟练是近义词,都可指熟悉(某种事物)。敏捷是指灵敏迅速,灵动多指灵活,意思上与两者是包含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题库问题◆】:[单选]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锓蚀和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 类不合现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根椐以上定义,下列不存在水上流失的是:
A.某地在一次暴雨后发生泥石流
B.某些地区在强风作用下逐步沙漠化
C.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变成沙砾
D.黄河将高原大量的泥沙挟带至下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水土流失指土地表层侵蚀,C项岩石不属于土地表层。

(5)【◆题库问题◆】:[单选] 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为内陆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D.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材料首先提出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句话的转折后面是重点,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因素被弱化,不再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最后一个转折“但”后面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依然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因此材料的主旨信息为科学技术影响了文明诞生对于地理环境的需求。同义替换答案为D项。

(6)【◆题库问题◆】:[单选] 2011年上交所成交金额最高的月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比上月: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16~120题。2011年全国股票交易统计表
A.下降约1500亿元
B.下降约2700亿元
C.上升约3000亿元 
D.上升约4200亿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2011年上交所成交金额最高为3月,则3月深交所市价总值3月为87475.01,2月为88943.37,,3月比2月下降了大约1500。

(7)【◆题库问题◆】:[单选] 一个没有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持人,因为主持人不能发音不标准。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没有一级甲等证书的人都会发音不标准
B.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可能没有一级甲等证书
C.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人有可能获得一级甲等证书
D.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主持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主持人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题干论点论据。论点:没有一级甲等证书的人不能成为主持人 即:没有一级甲等证书→不是主持人(1)。论据:主持人不能发音不标准即:主持人→发音标准(2)。要想加强,最强的一定是搭桥。命题(1)的等价命题为:主持人→有一级甲等证书,再加一个条件,可以推出命题(2),那么只需要补充:发音标准→有一级甲等证书即可。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没有一级甲等证书→发音不标准,其等价命题为:发音标准→有一级甲等证书,最强搭桥项,当选;B项:发音不标准的可能没有证书,既是可能性的表述,同时也不符合我们需要的条件逻辑,排除;C项:发音不标准的可能获得证书,既是可能性的表述,同时也不符合我们需要的条件逻辑,排除;D项:说的是发音标准与受欢迎之间的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8)【◆题库问题◆】:[单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词语是()器官捐献率在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太乐观,然而一组来自欧洲的数据引起了人们注意。这组数据显示,欧洲各国人口中签署器官捐献知情同意书的比率,分别如下:匈牙利99.997%,奥地利99.98%,法国99.91%,葡萄牙99.64%,波兰99.5%,比利时98%,瑞典85.9%,荷兰27.5%,英国17.17%,德国12%,丹麦4.25%。统计结果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前七个国家的同意率都很高,在这几个国家之后,器官捐献的民意率_______,是什么因素让那些国家有哪些高比例的人同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呢?英国和法国教育、经济水平相当,可英国仅有17%的人同意捐献器官,而法国却接近100%;另一组比较则更能说明问题,德国和奥地利接壤,也同为德语国家,然而德国只有12%,奥地利却为100%,说明以上这些因素还不足以解释。会不会是宣传的作用呢?在荷兰,全国对器官移植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每个家庭都能收到关于器官捐献的信件,在电视、广播中也时常能看到宣传广告,甚至还有一档极具争议的综艺节目,让亟持器官移植的患者选择想要谁做他的供者。做了这么多活动,钱也花了不少,然而荷兰器官捐献的同意率却只有28%,与邻国比利时一比就相形见绌:人家没花过一分钱做宣传,器官捐献的同意率却高达98%。原因究竟是什么?当研究者排队了以上这些因素后,他们将目光聚集在一个极其细微的环节上,那就是人们签署的那张器官捐献的知情同意书。在那些同意率的国家中,知情同意书是这么写的:“如果您想参与器官捐献计划,请在这里画勾。”而在同意率高的国家中,知情同意书里只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如果您不想参与器官捐献计划,请在这里画勾。”器官捐献率如此悬殊,原因就在于知情同意书中的那一个词:“想”或“不想”。这是两种不同的“默认选项”。第一种默认的情况是所有人都不参与器官捐献计划,因此参与者需要做出行动改变——“画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默认选项,因为在潜意识里这被看做是推荐的方案,而“画勾”做出改变则需要费力气,付出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投入,以换取改变默认选项后的收益。同样的,在第二种默认选项中,默认的情况是所有人都在器官捐献计划内,这也是默认的推荐,不捐献才需要人们去做决定和做出行动改变,而这需要花费人们更多的精力。也正因此,在两种情况下,“画勾”的都是少数,而接受“默认选项”则是大多数人的决定。
A.急转直下
B.大起大落
C.天壤之别
D.平淡无奇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第一段中的数据可知,以“荷兰”为分界线,产生了明显的高低差异,即前高后低。由此可知,第一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应为“急转直下”。A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谎言:欺骗
A.谣言:抱怨
B.谗言:无知
C.佯言:委婉
D.诤言:劝诫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之间为对应关系,谎言的目的是欺骗,其中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谣言与抱怨非对应关系,谣言的目的并非抱怨,可以对应蛊惑,排除;B项,谗言为名词,无知为形容词,与题干词性不能对应,排除;C项,佯言为动词,委婉为形容词,与题干词性不能对应,排除;D项,诤言意为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名词词性。诤言的目的为劝诫,与题干逻辑关系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10)【◆题库问题◆】:[单选] 黄昏后,你穿过()的树影,踏着铺石板小径,进入这家老店。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寻一个好座位。长条的木板桌椅都漆成淡绿色,带着此地农舍由来已久的风格。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将密密实实的巴掌似的葡萄叶照得() ,饶有画意。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斑斑驳驳 深深浅浅
B.重重叠叠 深深浅浅
C.斑斑驳驳 零零碎碎
D.重重叠叠 零零碎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形象色彩的辨析与填空。第二空,“深深浅浅”体现的是层次感,而“零零碎碎”表现的是一种细碎。由“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以及“将……照得……”可知是表现葡萄叶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的样子,在光照下物体会有明暗深浅的不同,光照不能使物体变得零零碎碎,所以应选“深深浅浅”。第一空,“斑斑驳驳”是强调的是不同颜色的掺杂,或颜色深浅不一;“重重叠叠”给人的直观感觉则是立体性的,体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层次感。由“密密实实的巴掌似葡萄叶”可知葡萄叶多而密,所以第一空应选“重重叠叠”。故正确答案为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