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作品试评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

  • A+
(1)【◆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评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

【◆参考答案◆】: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他的论述和所举的例子来看,所谓"有我之境"即是在作品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色彩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诗人主观色彩较为隐晦、物我完美地统一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他又引用西方美学思想中有关优美和壮美的区别来概括这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浅述《庄子》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参考答案◆】:(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原则的建立。《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天道自然观是老庄的主要思想。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道"取法其自成的意思。在老庄看来,天、地、人、万事万物,都是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人类应该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而运行、变化和发展,而不应违背事物的天然本性和自身内在的必然性。事物自身内在的必然性与客观规律本身就是合一的,是"道"的体现。老庄的天道自然观对于后人祟尚本色天然之美、反对雕琢文饰的文艺自然观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白主张"清水出英蓉,天然去服饰"(《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苏东坡推崇"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书黄于思诗集后》),正体现了上述审美理想。(2).对外在的形、象、言的否定,对内在的情、道、意的重视,"意在言外"的创作规范。庄子的"得意忘言"说,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曹丕的)“文气”说

【◆参考答案◆】:《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的怨刺作用,但又要求不可过分激烈,必须符合于温柔敦厚之旨。
二、提倡诗歌创作要"以理为主",有精博的学问为基础,这是黄庭坚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的核心。他所说的"理"有苏轼"文理自然"之理的意思,同时也有理学家义理之理的意思。另外他特别强调"学",特别强调读古人书,杜诗韩文是他反复强调要学习的。
三、在创作方法上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指学习古人作品,达到融会贯通程度,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以构成自己作品的诗意和境界。换骨法是指汲取古人精彩的诗意境界而不袭其辞,别创新语来表现。夺胎法是指参考古人诗意而重新加以形容,以创作新的诗意境界。
四、讲究严密的法度,他在《论作诗文》中说:"作文字须摩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也。"他认为杜诗韩文最具有严密法度的,因此是学习诗文创作的最高典范。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

【◆参考答案◆】:
(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评述陆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这段论述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答案◆】:"会意"是指具体构思,"遣言"是指辞藻问题,"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注意音节、节奏的音韵和谐美。这主要都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就是要构思巧妙,词藻华美、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美。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与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首先,孟子"以意逆志"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而"知人论世"则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然而,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与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孔子认为赋《诗》对于处理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改动《诗》原本的意义。这就与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大大不同了。

(8)【◆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指出: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
A.仁义道德修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
B.高尚的仁义道德修养而形成在作品中的刚柔相济之气
C.高尚的道德修而体现在作品中的充沛的阳刚之气
D.创作的作品具有雄伟而磅碍的、不可阻挡的气势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皎然的)“取境”说

【◆参考答案◆】:皎然论诗歌创作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这是诗歌创造中存在的实际情形。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就是"取境"之"易"的表现。有时"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前者,陆机等已有相关论述,后者是却少有人触及,这是符合创作实情。有时灵感不能畅开,构思当然艰苦,只有继之以苦思冥想,才能深入采掘,遴选意境。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戏曲理论

【◆参考答案◆】:(1)沈璟是江苏吴江人,他在明代后期开创了一个新的戏剧艺术流派——吴江派,主要成员除了沈璟外,还有卜世臣、吕天成、沈自晋等,另有苏浙一带的曲论家臧懋循、徐复祚等也予以支持,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2)沈璟的传奇有《属玉堂十七种》,戏曲理论著作今存《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修正增补蒋孝的《南九宫谱》而成,另有若干理论著作,但大多亡佚。(3)沈璟的曲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格律论。具体可归结为三点:辨平仄,严句法,守古韵。基本上以宋元旧曲以典范,有比较明显的复古倾向。但他重视实际演唱效果,比较忽视内容,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二,本色论。沈璟的本色论内容比较简单,即以俗语为本色字面。这是他对戏曲文采矫枉过正的结果,曾受到不少人的批评。吴江派的其他理论家曾对此有所纠正,如吕天成和臧懋循就将本色与当行结合起来,虽然仍重在演出,但在理论上则有所发展。(4)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继承了何良俊的观点,将严守格律的主张推向了极致。但何良俊之论是有具体针对性的,沈璟将之奉为普遍性的共同准则,则难免强调过当。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