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口腔医学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化层
【◆参考答案◆】: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形成的年代。
(3)【◆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文物藏品是分()级进行保护管理的。
A.一
B.二
C.三
D.四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白沙宋墓
【◆参考答案◆】:
北宋末赵大翁及其家属的三座墓葬。位于河南省禹县白沙镇北。1951年12月发掘。赵大翁墓分前后两室,前室扁方形,后室六角形,中间有过道,砖筑仿木建筑结构。墓门正面是仿木建筑门楼,上砌(qiE.斗拱、檐椽和瓦脊。墓内各壁亦砌出柱和斗拱,斗拱为单抄单昂重栱五铺作。前室和过道作宝盖式盝顶藻井,后室作宝盖式截头六瓣攒尖顶。仿木建筑和墓室四周有彩色壁画。甬道两壁绘侍者,前室墓门两侧绘持骨朵护卫。东壁绘有女乐,西壁为墓主夫妇对坐宴饮。后室壁画表现为墓主人内宅生活情景。后室棺床上置迁葬的人骨两具,有元符二年朱书买地砖券(公元1099年),随葬品很少。另两墓位于赵大翁墓北,年代稍晚。
这种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流行于北宋末年中原和北方地区,白沙宋墓是这类墓葬中保存较好,结构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一组。
北宋末赵大翁及其家属的三座墓葬。位于河南省禹县白沙镇北。1951年12月发掘。赵大翁墓分前后两室,前室扁方形,后室六角形,中间有过道,砖筑仿木建筑结构。墓门正面是仿木建筑门楼,上砌(qiE.斗拱、檐椽和瓦脊。墓内各壁亦砌出柱和斗拱,斗拱为单抄单昂重栱五铺作。前室和过道作宝盖式盝顶藻井,后室作宝盖式截头六瓣攒尖顶。仿木建筑和墓室四周有彩色壁画。甬道两壁绘侍者,前室墓门两侧绘持骨朵护卫。东壁绘有女乐,西壁为墓主夫妇对坐宴饮。后室壁画表现为墓主人内宅生活情景。后室棺床上置迁葬的人骨两具,有元符二年朱书买地砖券(公元1099年),随葬品很少。另两墓位于赵大翁墓北,年代稍晚。
这种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流行于北宋末年中原和北方地区,白沙宋墓是这类墓葬中保存较好,结构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一组。
(5)【◆题库问题◆】:[单选] 金石学是在哪个朝代发展起来的()
A.唐
B.宋
C.元
D.明
A.唐
B.宋
C.元
D.明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判断题] 商人所崇拜的动物和西周人后来崇拜的动物是完全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7)【◆题库问题◆】:[单选] 热释光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哪种器物的年代()
A.铜器
B.铁器
C.瓷器
D.丝制品
A.铜器
B.铁器
C.瓷器
D.丝制品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失蜡法
【◆参考答案◆】:
春秋晚期偏早出现失蜡法铸造技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所需器形的蜡模,定型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制成铸型。烘烤时黄蜡熔化流出,留下泥范型腔,进行浇铸。
春秋晚期偏早出现失蜡法铸造技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所需器形的蜡模,定型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制成铸型。烘烤时黄蜡熔化流出,留下泥范型腔,进行浇铸。
(9)【◆题库问题◆】:[填空题] 一个立方体(物体)不平行于画面,也不平行于地面,且其三组边线分别消失于左、右灭点和垂直矢点的透视图,称为()。
【◆参考答案◆】:三点透视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景德镇窑
【◆参考答案◆】:在今江西省景德镇,故称景德镇窑,实际上由数个窑口组成,故又称景德镇窑系。自五代始烧至今,有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是我国烧瓷时间最长的窑址之一。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类为主,青瓷釉色青中带灰,白瓷釉色较白。采用支烧法,碗、盘器内和底有一周长形支烧痕。以胜梅亭,湘湖为主。宋代时烧青白瓷为主,有名的湖田窑就在景德镇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盘、合、瓶、壶、罐、枕等。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印花、篦划纹等技法。纹饰有龙纹、凤纹、婴戏纹、海水纹、缠枝花纹等。北宋后期在定窑的影响下,采用复烧法,提高了产量,也改进了质量,有"南定"之称。其中湖田窑的产品质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绿,纹饰也精美。元代时开始烧青花瓷、釉里红和其他品种,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同时还继续烧制青白瓷。产品有梅瓶、玉壶春瓶、罐、碗、盘、匜、炉和高足杯等。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瓷都,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清代时烧瓷技术大大提高,品种有青花三彩、粉彩、珐瑯彩,还有各类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纹、漆、铜釉色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魏敦瑞(1873~1948)德国解剖学家,古人类学家。1899年获德国施特拉斯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起在德国一些大学里任教。1935~1941年,到中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并接替病故的加拿大学者步达生,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继续研究北京人化石。1936~1943年,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中国猿人头骨》、《中国猿人下颌骨》等一系列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古人类特别是直立人化石的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以后又研究过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昂栋人及华南发现的巨猿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