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所作的贡献。

  • A+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所作的贡献

【◆参考答案◆】:1、创作富于时代精神。2、中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人。4、现代历史剧创作的开拓者。5、在小说、散文、传记文学和文艺理论方面亦有重要建树。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巴金的思想发展与创作的发展。

【◆参考答案◆】:首先,前期虔诚地信奉安那其主义,由于事实的教训与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的洗礼,巴金不断地对这种信仰进行了清洗。他曾在《点滴·生命》这篇文章中说:"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这"另一种思想",不仅包括前期的民主主义意识,以及这种意识的具体内容"爱与恨",而且也包括着对自己昔日信仰的清算。正是从这种清醒的自我解剖中,巴金一方面认识到了安那其主义的非科学性和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弊端,另一方面更坚定地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使他前期小说的那种浪漫情绪以及由这种浪漫情绪生发的对于旧时代宣战的盲目性和失败后的沮丧、颓唐的气氛,被后期对于黑暗的冷静解剖代替了。在后期的小说中,巴金冷静地解剖了旧制度留下的种种恶瘤,如《憩园》中堕落的公子;《春》和《秋》中败落家庭中的种种丑态,真实地描写了那像"寒夜"一样排遣不开的黑暗,并通过生活的逻辑,显示了黑暗社会的必然灭亡。虽然,巴金来不及,也不愿意为黑暗褪去后的新时代描摹一幅蓝图,但是,他却也决不像前期那样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安那其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身上。巴金已经从幼稚中走过来了,因此,他能在深刻地揭示黑暗的不合理的同时,以形象的描绘在作品的一些"新人"形象(如《第四病室》中杨大夫)身上,昭示一种历史发展的规律:光明终会战胜黑暗。有光明的地方,光明长一寸,黑暗就退一层。其次,巴金前期思想上的矛盾,到了后期,也有了明显的改观。这个矛盾就是:"爱与憎的冲突,思想和行为的冲突,理智和感情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巴金在《灵魂的呼号》中曾说,这些矛盾,曾"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这些矛盾,在前期的代表作《家》中就有明显的表现。巴金曾说:"《家》表现了我个人的矛盾"。一方面,巴金在小说中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了他的控诉,另一方面,他又十分留恋那将逝去的一切;一方面,巴金对下层人们充满了同情(如对鸣凤),另一方面,他又为那些既同情下层人,又缺乏勇气的人辩护(如觉慧)。同时,巴金在感情上热爱的对象(如觉新),在理智上又不免怠慢他;而巴金在理智上鞭挞的对象(如高老太爷),在感情上有时又不免流露出某种歉意(如,高老太爷将死时,巴金写觉慧对高老太爷的一种内疚)。而到了后期,巴金虽然对包括堕落公子在内的人(如《憩园》中的主人公)也给予了同情,但是,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理智上,巴金已毫不可惜他们的灭亡。对于旧世界,他也不再抱什么希望,而是敲响丧钟,痛快、干脆地将其送入历史的垃圾箱。这种思想上矛盾改观的结果,使巴金小说的情调得到了统一,从而由这种统一所形成的对于旧时代的控诉和批判,就显得更为有力。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举例分析鲁迅小说中劳动妇女形象的反封建意义。

【◆参考答案◆】:《祝福》与《离婚》都是以劳动妇女形象为聚焦点的。鲁迅通过祥林嫂的形象,以揭露夫权为中心,控诉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把广大被压迫人民逼向绝境。作品的战斗锋芒,直指整个封建社会,在《祝福》的评论中,人们指出它是礼教吃人,是《狂人日记》所提出的"仁义道德"吃人在妇女身上的体现。至于《离婚》中的爱姑,却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出格"的妇女,她的出格以她的大胆、泼辣和强烈的反抗性为表现。祥林嫂被"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尤其是夫权的绳索束缚住,爱姑则敢于挣脱夫权的束缚。在她身上已经具有近代社会平等思想的萌芽。自然,在当时的社会,爱姑的斗争不能不以失败告终,这是历史的必然。但《离婚》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思想:被压迫人民和妇女要从封建宗法的制度和思想中解放出来,必须把斗争矛头指向一切权力的中心——以豪绅地主为代表的封建政权,同时必须克服畏惧心理,增强斗争勇气和信心。这反映了鲁迅反封建革命思想的重大进展。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民族新歌剧

【◆参考答案◆】:是因《白毛女》的成功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它是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传统戏曲、民歌、话剧等样式面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歌唱、对话、舞蹈相结合,但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新歌剧的产生,是贯彻《讲话》精神的重大收获。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参考答案◆】: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参考答案◆】:1、逻辑性2、形象性3、抒情性4、讽刺性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徐志摩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意境优美。中国的古典诗词格外注重意象、意境的构建,徐志摩的诗歌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如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比,那"飞扬,飞扬,飞扬"的雪花负载了诗人对纯真的爱情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在构建意象和意境时,徐志摩注重"象"或"景"的韵外之旨,有时格外注重意象或意境的意蕴美或情蕴美。在名作《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夕阳波影里的垂柳,清泉中的浮藻和依依惜别的诗人所构成的水墨画与诗人惜别的深情、甜蜜的忧伤融为一体,"意"与"景"皆美,融融的情意、淡淡的忧伤与空灵、冲淡的景色水乳交融。其次,韵律和谐。徐志摩认为"一首诗的甜蜜也就是它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因此他格外注重诗的内在节奏感和旋律美。在抒情诗中他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例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飞扬,飞扬"连用,《再别康桥》的第一节里,三个"轻轻地"构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特殊句式。在用韵方面,徐志摩继承了民族传统诗歌的音韵技巧,又吸收了西洋诗歌韵律的长处,他的绝大多数诗作都具有韵律和谐多变的特点。第三,形式多样。徐志摩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作家,他格外注重章法,但同时还注意形式多样,因而形式方面的严谨与灵活多变的高度统一是徐志摩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从整体上看,徐志摩的诗虽然以四行一节为主,但章法、内在结构、节式、句法、韵律或韵脚都各有变化,他讲究诗的形式但又不为其所缚,他的绝大多数诗作都体现了新月诗派早期的诗歌美学原则。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论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独特性。

【◆参考答案◆】:《边城》不仅在思想表现方面具有它的独特性,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它鲜明、独特的个性。A.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默察、敏感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娴静、温柔的个性维妙维肖地突现出来。B.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全篇21节,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立主脑、减头绪,使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滩送、天保两人钟情于翠翠作为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作为纬线,生出变化的波澜,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同时,又以翠翠与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作明线,以王团总想滩送当自家女婿而生出事端作暗线,这样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地结合起来。C.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作为小说的背景与轴线显得自然而贴近生活。同时关于端午节等民风民俗的描写,对于作为大自然女儿的翠翠,其思想性格的生成与发展,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D.《边城》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以《狂人日记》与《长明灯》比照,分析鲁迅革命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长明灯》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都以被迫害的疯狂者出现。都对封建主义采取反叛的立场。但就主题思想说,《长明灯》的战斗性却更坚决,更彻底。《狂人日记》是一篇振聋发聩的新小说,自有它强烈的战斗意义。鲁迅认为它"忧愤深广",但对其思想内容似乎不甚满意。若干年后,不仅再取材于病狂者,写了《长明灯》,还批评前者所发的"救救孩子"的议论,"四平八稳","空空洞洞"。这是唯一的对自己小说的公开批评,不是针对其他作品,而是针对这成名杰作。其原因,就在于它只是"暴露旧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只有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主题,而且在如何实现思想革命的答案上,又停留在思想感化和劝转上。《长明灯》的疯子,却丝毫没有劝转的念头,他蓄意要熄灭那盏象征着封建传统统治的"长明灯",当熄灭不了时,他又喊出了一个新的战斗口号:"我放火!"即从反封建传统统治,到要用一把火来烧掉长明灯的所在地——古老的社庙——黑暗的王国,这反映出鲁迅思想的巨大跃进。如果说"熄灯"比起劝转来,在思想革命的范围内,是一个发展的话,那么"放火"比起前两者来,更是一个伟大的发展,反映出他从思想革命而进向政治革命。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参考答案◆】: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诗派有着很大影响。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关于新诗"三美"的理论集中见之于他的《诗的格律》一文。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