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界一念
【◆参考答案◆】:十界具於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圆融而无碍,是融通念佛的意思。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佛菩萨只是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吗?若不是的话,还有什么是佛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参考答案◆】:佛菩萨并不是只以人的形象度化众生,凡是能够利益众生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有情物或无情物,均是佛菩萨的化现。我们也应像佛菩萨那样发愿:生生世世乃至一切众生获得涅槃之前,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愿我变成任何事物。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参考答案◆】:一、缘众生的大悲。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即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二、缘佛果的智慧。就是愿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观察自己,平时行持善法,也常能以这种菩提心来摄持,为此,也随喜并愿更好地行持。但也时常发现无记的状态或不如理的状态,愿皆能完全转为正法,如理以行持大乘佛法。
(4)【◆题库问题◆】:[单选]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
A.六度
B.缘起法
C.八正道
A.六度
B.缘起法
C.八正道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心称名
【◆参考答案◆】:很专心的称念佛的名号。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一个善良的人就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吗?无论是与否,请列出理由或实例,以证明你观点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不一定。布施乞丐的人、知恩图报的人、慈善家等都是善良的人,但通过94、95、100题的答案可以知道,他们与发了菩提心的菩萨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参考答案◆】:《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的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口中说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行为上经常大肆造恶业,这是为什么?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可从两方面分析:1)这只是一种口头禅而已,如果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心底里生起诚信,则不会造恶业。因为每个众生都害怕痛苦,一旦造恶业就会堕入恶趣,谁又肯自掘坟墓呢?2)由于不了知寿命是如此短暂,以致受烦恼的牵制依靠身语意造了许多恶业。
(9)【◆题库问题◆】:[单选] 民国初年,提倡人生佛教的是()
A.弘一大师
B.太虚大师
C.虚云老和尚。
A.弘一大师
B.太虚大师
C.虚云老和尚。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作具七支金刚身。(1)身具相好支。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2)拥抱明妃支。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3)大乐支。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作"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4)性空支。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5)永不断支。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但"熄灭"有两种: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6)不入寂灭支。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7)慈悲饱满支。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就像唯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