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1)【◆题库问题◆】:[单选] 某养鸡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小鸡苗共2000只进行饲养,已知甲种小鸡苗每只2元,乙种小鸡苗每只3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小鸡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4%和99%。要使这批小鸡苗的成活率不低于96%,且买小鸡苗的总费用最小,则应选购甲、乙两种小鸡苗各有:
A.500只、1500只
B.800只、1200只
C.1100只、900只
D.1200只、800只
A.500只、1500只
B.800只、1200只
C.1100只、900只
D.1200只、800只
【◆参考答案◆】:D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单选] 人文关怀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求、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人文关怀的是:
A.对民众的博大的爱、深刻的理解和无私的付出
B.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呵护
C.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性的深切关怀,对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的尊重
D.在强调国家利益的同时,关心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及个人的苦难和困境
A.对民众的博大的爱、深刻的理解和无私的付出
B.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呵护
C.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性的深切关怀,对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的尊重
D.在强调国家利益的同时,关心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及个人的苦难和困境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是“不属于型”。要求从四个备选项中找出不属于“人文关怀”的一个选项。分析定义可知,要归类于“人文关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2)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3)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求、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4)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D项所说的“强调国家利益”,不是对人的关怀,与人文关怀的定义不符,不属于人文关怀。所以,正确选项是D。知识点:人文关怀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求、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一词出自《易·贲》,所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宗旨在于“助人自助”,自觉地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合理利用自主选择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境界。源于西方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所包含的内涵有:(1)对民众的博大的爱、深刻的理解和无私的付出;(2)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呵护;(3)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性的深切关怀,对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的尊重;(4)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5)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对人格的尊重与重视等。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在强调国家公共利益的同时,同样应当重视和关心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及个人的苦难和困境。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单选] 尼采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_______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________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在中国古代,这个意见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路。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象 主流
B.通俗 主观
C.尖刻 偏执
D.生动 流行
A.形象 主流
B.通俗 主观
C.尖刻 偏执
D.生动 流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空将诗人写诗与母鸡下蛋相比拟,尤为生动形象,故第一空可排除B.C两项;第二空对比“主流”与“流行”。A项“主流”更侧重于强调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要趋向,而D项“流行”则强调在一段时期内十分盛行,广泛传播的。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可知,文段要强调在中国古代,这种意见是非常流行的,被广泛接受的,故“流行”更为合适。故正确答案为D。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单选] 文中提到“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旨在说明: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A.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
B.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
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
D.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
A.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
B.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
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
D.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属于语句理解题。注意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所举得例子“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这句话的主要作用就是说明之前出现的观点,也就是该句的前一句“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一句。B项表述正确。A.C.D都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单选] 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地正遭受着严重污染。专家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易被污染,而土壤易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觉察。跟大气和水体比较起来,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文中“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一句强调的是:
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进的
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清除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
D.土壤污染的治理尚无可行办法
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进的
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清除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
D.土壤污染的治理尚无可行办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语句理解题。定位原文,作者提出“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这个观点后,接下来对其进行了解释。“土壤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觉察”,说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同时又说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由此可以推知,“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这句话强调的是土壤污染有隐蔽性以及清除难度很大。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一般不易觉察”并不一定看不见,按字面意思理解的A可以排除;C和D选项文中未提到。故正确答案为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单选] 一个人不能失忆,一个国家当然就更不能失忆了,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试图______某方面的回忆。对于这种无奈的现实,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并不是说就应该支持或者默认这么做。在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寻找和______我们的记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避 恢复
B.隐藏 修复
C.躲避 还原
D.掩盖 复原
A.回避 恢复
B.隐藏 修复
C.躲避 还原
D.掩盖 复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空,“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搭配的对象一般是人或者困难,与“回忆”搭配不当,故排除C项。第二空,所填词语与“记忆”构成搭配,“修复”指修整使恢复原样,文段中“记忆”原样并没有变化,用在此处不合适,故排除B项。“复原”一般指病后恢复健康或者恢复原状,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A项“恢复记忆”为常见固定搭配。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光靠声讨是断绝不了谣言的》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单选] 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开始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但有研究认为,正是因为人们接触过多信息,导致想法增多。当过多想法无法实现时,人们会利用各种信息填充大脑,让无法实现的想法所带来的焦虑暂时不进入脑海。根据以上描述可以推出:
A.人们的想法增多导致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B.人们的痛苦随着手机和网络越来越普及而增加了
C.人们的大脑有办法避开痛苦的事情
D.如果人们减少获取额外信息,就可以减少痛苦
A.人们的想法增多导致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B.人们的痛苦随着手机和网络越来越普及而增加了
C.人们的大脑有办法避开痛苦的事情
D.如果人们减少获取额外信息,就可以减少痛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中的主要信息。题干有三个信息,一是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人们接触过多信息,导致想法增多;二是想法多,就有无法实现的想法;三是人们会填充大脑,让无法实现的想法所带来的焦虑暂时不进入脑海。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寻找答案。A项与题干因果倒置,是因为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才导致人们想法增多;B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痛苦增加;C项能够从原文的最后一句话推知;D项,减少信息就能减少痛苦,题干未提及,故为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钟表有一个时针和一个分针,分针每一小时转360度,时针每12小时转360度,则24小时内时针和分针成直角共多少次?
A.28
B.36
C.44
D.48
A.28
B.36
C.44
D.48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1小时内会出现2次垂直情况,但是3点、9点、15点、21点这4个特殊时间,只有1次垂直,所以有24×2-4=44次。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技巧图示法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日常礼仪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宴会中,将筷子横搁就表示自己已饱不需要再进食了
B.行拱手礼时,双手的叠放次序为右手包在左手之外
C.拜访别人时,如果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也可不提前预约
D.同事开车时,为表示尊重,最好坐在后面一排而不要与同事并排而坐
A.在宴会中,将筷子横搁就表示自己已饱不需要再进食了
B.行拱手礼时,双手的叠放次序为右手包在左手之外
C.拜访别人时,如果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也可不提前预约
D.同事开车时,为表示尊重,最好坐在后面一排而不要与同事并排而坐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已有之,A说法正确。拱手礼又称作揖,是中国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一说古人以左为敬,故B说法错误。拜访之前必须提前预约,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一般情况下,应提前三天给拜访者打电话,简单说明拜访的原因和目的,确定拜访时间,经过对方同意以后才能前往,故C说法错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乘车一定要分清座位的“尊卑”。由主人亲自驾驶时,座位顺序应当依次是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故D说法错误。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单选] 2014年父亲、母亲的年龄之和是年龄之差的23倍,年龄之差是儿子年龄的1/5,5年后母亲和儿子的年龄都是平方数。问2014年父亲的年龄是多少?(年龄都按整数计算)
A.36岁
B.40岁
C.44岁
D.48岁
A.36岁
B.40岁
C.44岁
D.48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由2014年父母年龄之差是儿子年龄的,可得儿子的年龄是5的倍数,而5年后儿子的年龄也必然是5的倍数,是5的倍数且为平方数的只能为25,则可得到2014年儿子的年龄为20岁,父母年龄差即20×=4岁,年龄和为4×23=92岁,假设父亲年龄比母亲年龄大,则可得父亲年龄-母亲年龄=4,可得父亲年龄=48岁,母亲年龄=44岁,5年后母亲年龄为49岁,是平方数,满足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