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心三智
【◆参考答案◆】:谓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时修习空假中三观,就可以在一心之中同时证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等三种智。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名闻利养?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贪着外境财利,贪著这些将引生堕落三恶道的恐惧。贪欲重的人今生会因所欲不遂而恒常处于懊恼痛苦之中,在后世,更会因此而招感堕落恶道的恐惧痛苦。另外,名闻利养的本性是离散坏灭的无常法,如同水中月、空中花,无有任何实质,人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追求,最终也会如同梦中的买卖,实际中毫无所得。而且,即使我的财物利养丰富,美名也传扬十方,但是今生中努力聚集的名利,却无法随心所欲地伴我去后世。
(3)【◆题库问题◆】:[填空题] 中国四大菩萨的精神,象征着()、()、()、()四大德行。
【◆参考答案◆】:悲;智;愿;行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发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功德?请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参考答案◆】:1)从两方面分析菩提心的功德:一、若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从此之后,相续中的罪业会全部遣除,以菩提心的功德已阻塞了地狱、饿鬼、旁生的恶趣之门,寂天菩萨说过:"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如同劫末火一样,在生起的当下,能摧毁五无罪、谤法罪等难以清净的重罪,如果罪业得以清净,就没有机会堕入恶趣。上师如意宝在教言中也说,具有菩提心的人,不可能堕入恶趣。所以,我们在临死之前,要全力以赴、想方设法生起菩提心,生起后不要让它毁坏,这样自己就不会堕落。二、有了菩提心的话,一切善根功德越来越增上,暂时能转生于天界人间等具福报之处,享受善趣的一切安乐,寂天菩萨也说:"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究竟能圆满五道十地的功德,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2)《入行论》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佛陀在多生累劫中以无碍智慧再三思维:对众生最有利的是什么呢?是有吃有穿好,还是身心健康好?结果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就像一些发明家,通过长期潜心研究发明出一样东西,觉对对人类特别有利,同样,佛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发现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利无量的众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上佛果。因而,法王在本颂中说:"切莫散乱修此要"。在修学菩提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被世间八法等外境诱惑而迷失方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菩提心这种秘诀,这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最可贵的修法。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参考答案◆】:学佛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佛法要求的处世为人原则,即佛门道德原则。大乘佛教追求的善德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利乐众生着想,为众生的利益做无私的奉献。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能违背利众的原则,要有为社会和一切众生无私做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所从事的职业,处处以美德饰身,事事以智慧抉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些都是佛法所提倡的做事原则。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藏密中有“七日成就法”吗?
【◆参考答案◆】:宣扬"七日成就"者绝不会是真正的藏密传法者,而肯定是打着"藏密"旗号的骗子。藏密有一生成就佛果的严密的理论和修道方法,但实际上一生达到最高目标者并不多。因为大多数人在戒行和修持方面无法跨越艰难的里程。至于"七日成就"之类,纯属骗局,内行一目了然,邪教和伪气功骗子利用的是人们对宗教的无知,一旦人们对宗教有了正确的认识,一切骗人的鬼把戏就会失去市场。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
【◆参考答案◆】:八种的□慢。□慢是恃才傲物的意思,因其气概好像鸟类的凌高视下,故文殊问经配八□於八种之鸟:一、盛壮□,如鸱鸟。二、姓□,如枭鸟。三、富□,如雕鸟。四、自在□,如鹫鸟。五、寿命□、如乌鸟。六、聪明□,如鹊鸟。七、行善□,如鸠鸟。八、色□,如鸽鸟。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十不善业?它有何危害?应怎样要除?
【◆参考答案◆】:十不善业,指:身--------:杀生、偷盗、邪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闻思。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具备正念有什么功德?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宝髻经》中说:"正念能阻止一切烦恼,正念能制止一切魔业,正念可使我们不入歧途和恶道,正念犹如一扇门,能隔绝心和心所的所有烦恼不让其进来。"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说:"又若燃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垢光,净除三毒暗。"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参考答案◆】: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之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