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何为三藏?
【◆参考答案◆】:经、律、论。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果总是把修行计划往后推,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我们的人身特别短暂,面目狰狞可怕的阎罗卒一步一步向我们逼来。如果对大乘佛法没有种下一点善根,临死时就会一点把握都没有。一定要在相续中种下佛法的善根,也即所谓的"种下金刚菩提种子",否则,没有下功夫禅修,一辈子就算讲得再好、说得再好、学术上的研究再怎么出色,还是永远跟着习气走,自己的心始终不会有改变,大乘佛法也不会对我们真正有利益。如果没有很好地发愿,下一辈子有可能全都忘光了。所以,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强迫的要求,一定要及早修学。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参考答案◆】: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为母亲传法后回到萨登城市,当时右边以梵天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珍宝伞,左边以帝释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黄金伞,迎接佛陀来到世间转法轮。宝伞可以胜伏一切违缘,尤其是白顶的宝伞,更具有此种殊胜的缘起。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学佛应从读经入手,不应从读论入手。”此话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持这种观点的人都是对佛教缺乏深入了解的人。初学佛的人直接读佛经,无法掌握佛法的宗旨和精神实质,会把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对象所说的法,当成普遍原则;会把字面的意思当成精神实质,会把局部当作全面。犹如瞎子摸象,会把象鼻当作象身,因而会产生许多偏见,始终得不到佛法的全貌和要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佛是对不同层次的度化对象说不同的法,如良医治病,对症下药。因此,对一个事物,有时说有、有时说空、有时说非空非有;对同样的行为有时肯定、有时否定;有些戒行,对有些人严格禁止,对有些人放宽或开许等等。不懂佛法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对佛法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如有人说"佛说话常自相矛盾"。要想真正懂得佛法,首先必须学习龙树、弥勒、无著等总结归纳解释佛经的疏论。在全方位理论的指导下,再读佛经就不至于迷失方向,混淆二谛。如弥勒《现观庄严论》把全部《般若经》的内容总结为八事七十义是对佛法理论的高度概括。若不懂《现观庄严论》,而直接读《般若经》,虽读得头白纸黄,也只有读经的善功德而已,对《般若经》深广义理的理解却没有任何效果。除非有龙树、弥勒、无著的博学天才,和与他们相同的证悟地道位。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参考答案◆】:出世就是出污泥、出水面,世俗就像污泥一样。入世就是虽然根在水中、污泥中,但不腐烂,不能说入世了就成世人了。如果人出世了,思想没有出世,也谈不到出世;入世了,若思想也变成世俗的思想,那不是入世,而是堕落。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乾隆皇帝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作为在家人,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作为在家人,不应该评论出家人的过失。因为有些出家人尽管表面上吃肉喝酒,但他们的内在境界是不好说的,不能单凭一些外在形象就判断他们的好坏。在家人只要看到佛陀的袈裟,就应该把它当作皈依境,这样才不会有任何危害,唯一只能对自己有利。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度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后果如何?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属于舍弃愿菩提心,违犯了菩萨的根本学处。其后果必将堕入恶趣。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心里想过布施一些微少而平常的东西,但因悭吝而没有施舍,这种人将会堕落为饿鬼。更何况在三宝前发菩提心,发誓令众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安乐,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佛菩萨和众生,因烦恼不如是行持,这种人怎能超越因果规律而投生到善趣呢?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阿弥陀经是()所依的经典
A.法相宗
B.净土宗
C.密宗
A.法相宗
B.净土宗
C.密宗
【◆参考答案◆】: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填空题] 佛教的教主(),他是(),未出家前是一位太子,名叫()。
【◆参考答案◆】:释迦牟尼佛;印度人;悉达多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参考答案◆】:《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