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

【◆参考答案◆】:上师如意宝曾慈悲开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必须要具足三殊胜.若连这个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中说:”一个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的威力自然会具足”只有时时想到众生,所有功德.威力.悉地无勤就会拥有,倘若没有这一颗心,外面的建筑再壮观,举办的法会再隆重,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形象并不重要,心态才最重要。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守持净戒的违品,有哪十三种烦恼?请一一说明。你相续中有什么烦恼?打算如何断除?守持净戒的违品

【◆参考答案◆】:有13种烦恼:1、奸吝。自己的财务不愿意布施给众生。2、谄。《俱舍论》中说,这种烦恼是心不正直,将自己的过失覆盖藏起来。3、诳。本来不是自己的功德,却装模作样显出有功德的摸样,在众人面前虚伪诳行。4、贪。对受用财务十分执著。5、懈怠。是精进的违品。有的人把休息当做快乐,把宝贵的时光都浪费掉了。6、贪欲。对与异性淫行的欲乐非常贪著。7、嗔恨。忿怒为体,是一切烦恼的根本。8、增上慢。以自己不具有的功德为傲。9、种姓骄。10、相貌骄。11、广闻骄。12、韶华骄。13、权势骄。应了之烦恼的过患,认识其本来面目。还要经常祈祷三世诸佛、传承上师,使他们的加持融入自心。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从所毁、能毁、摧毁方式这三方面,具体分析“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参考答案◆】:1、所毁的善根,是未以大小乘方便和智慧所摄持的随福德分善。2、能毁的嗔恨心,具备三个条件:1)对境严厉,如上师或已发心菩萨;2)嗔恨心十分猛烈;3)生起后也无有后悔等对治法。3、摧毁方式:嗔心摧毁善根的程度应视情况而定,有些是彻底摧毁,有些只是摧毁一部分。如果嗔恨心非常严重,善根则从根本上断除。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参考答案◆】: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业

【◆参考答案◆】: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见十善十恶条

(6)【◆题库问题◆】:[问答题] “四想”的违品是什么?请以比喻具体说明。现在社会上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你对此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四想"的违品即四种颠倒想。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这其中已说明了所谓的四种颠倒想,也就是把自己当作猎人,上师看成是獐子,正法看作是麝香,精进修行作为捕杀獐子的方便。在古代,犯人捕獐子时会用尽欺诈的手段,比如先在路上挖个陷阱,里面用绳子做个小圈,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有弹性的木头上,陷阱上面铺一些草或树叶加掩饰。如果有獐子路经此地,马上就会陷进里面,牵动弹木收紧绳索,獐子就被牢牢套住了。逮住獐子之后,猎人马上杀掉它得到麝香,把麝香卖掉就能发财。秉性恶劣的弟子也像这些猎人一样,先通过狡诈的方法来依止上师:上师喜欢钱财,他就多多供养;上师喜欢名声,他就花言巧语、百般取悦。目的是什么?就是得到上师相续中的窍诀法要。上师的法要没有得到手之前,也一直跟上师,多年都不离开。一旦上师传完了显密正法,他就把上师抛之脑后,舍弃以前所有的誓言,依靠这些法大搞世间八法,为自己谋取名闻利养。未法时代这种情况非常多,有些人依靠种种手段获得一些传承,然后到各个地方宣传自己,把法像麝香一样到处兜售。这些恶劣弟子根本不想上师恩德,从不承认在上师那里得过什么法,说这些法是自己无师自通,甚至提起上师的名字,也害怕对自己有影响。当然,由于不感恩上师的缘故,他那些法暂时对别人有一点点好处,最后对自他都没有利益。因此,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务必要舍弃这四种颠倒,否则,违背上师教言、舍弃上师、欺骗上师,会导致生生世世在地狱不能解脱,这些可怕的果报在密宗中讲得非常清楚。

(7)【◆题库问题◆】:[问答题] 回向时,应念什么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参考答案◆】: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日经

【◆参考答案◆】:在一日之中写完一部经。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假如自己如愿以偿,得到了所喜爱的人,是否就会从此满足?为什么?对此你有哪些感受?

【◆参考答案◆】:并不会就此满足。因为众生的欲望没完没了、永无止境,佛陀在有关教言中讲得非常清楚,对人事物的贪恋越大,执著就会越多,如同饮用盐水一样。《广大游舞经》云:"喜欢世间欲乐者,如饮盐水无足时。"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四念处?

【◆参考答案◆】: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