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四重恩是指()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 上报四重恩是指()
A.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B.父母恩、佛恩、天地恩、老师恩
C.医生恩、国王恩、父母恩、朋友恩
D.佛陀恩、亲戚恩、父母恩、朋友恩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与别人交谈时,应该掌握哪些语言技巧?你做到了多少?这样说话,目的是为了什么?

【◆参考答案◆】:"出言当称意":谈话内容、方式,要适合对方根基意乐,值得信任。"义明语相关":说话时,应当将中心意义表达清楚。说一番话,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所有话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而说,让听者能清晰地理解你要阐述的意义。"悦意离贪嗔":"悦意"是指说话温和慈爱,使别人生起喜悦,乐意接受。"离贪嗔"指说话中要保持纯正清净的语言,摈弃贪嗔染污意乐,使谈吐远离贪爱、嗔恚等不正语。"柔和调适中":"柔和"指断除粗恶话语,以温和文雅的语言方式与人交谈。"调适中"指说话声调要适当,高低快慢要适中,每次说话不要太多太久,也不要太少。注重语言不是为了伪装自己、欺骗别人,而是为了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善菩萨

【◆参考答案◆】:指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回向时,应念什么样的回向文才有功德?

【◆参考答案◆】: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谛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或是昔日世尊转为慈力王以自己血肉布施罗刹时所诵的回向文:"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5)【◆题库问题◆】:[单选] 杀父、杀母等五无间业,来生将堕()
A.阿修罗道
B.地狱道
C.畜生道。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修行开悟”的特征是看到“奇异的光”和听到“特殊的声音”吗?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对佛法一窍不通的说法,是对"开悟"一词概念的严重歪曲。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禅宗,所谓的"开悟",指的均是修禅修慧,达到分别心熄灭,无分别真智突然生出的开悟。见性是指在定中见到万物的理谛"空性",犹如虚空,在经论中说"定中所见如虚空(无色无相),定后所见如幻相(色相如幻化,无真实感)。"所以在开悟见性的境界中,无任何色相,也无任何视觉和听觉分别意识活动。光和声音无论是一般的或特殊的,都属于色蕴。声色是分别意识的感知对象,属世俗谛范围,绝非超世见性智慧的感知认识对象,这是佛教理论中最基本的常识之一。"开悟"是佛教独有的术语,在佛教经论中,只有上面所说的一种解释,没有其他的解释。把开悟和视听觉神通混为一谈,正说明连基本的佛教常识都不懂。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把如来藏称为“佛心”(佛性)?

【◆参考答案◆】:弥勒《佛心续》(称“上续经”)对佛心的论述十分详尽,其中说,称为佛心的理由有四点:(1)佛从其中产生。(2)佛与众生法性不二。(3)众生心中有可变的基因。不可变是自性,可变即是没有自性的。这种可变正是可贵之处,可以改善、进化、超越,如果不可变就没有希望了,都是白费工夫。(4)众生心中有常住的觉悟性。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人身难得?认识到这点有什么利益?

【◆参考答案◆】:(1)修造转世人身的因缘有三难:转人身的先前因缘是持善戒,财富的先前因缘是施舍,身体健美的先前因缘是忍让等美德。这类美德一是难修,二是难以一贯坚持,三是难以做得圆满成熟。(2)转生具备继续修学条件的具缘人身,比转生普通人身所需先前因缘更多、修造难度更大。从世人的德性和行为衡量,别说具缘人身,就连转普通人身的可能性都是极小的。(3)在充分认识具缘人身难能可贵的基础上,要珍惜自己的难得人身,树立如下三个观念,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①人身是如意宝,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人不能贪图享受,浪费生命,也不能摧残自己的身心。自杀一类的行为更是佛教所不允许,我们要利用这个身体来修法、行善,把它当作如意宝一样爱惜。如果修长寿法,发心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修佛。②此身具备千载难逢的超越契机,决不能轻易放过。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者都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世上能得闻正法的人极少,我们确实是拥有千载难逢的契机,应该珍惜。③人身如落水者侥幸获得的救生圈,须牢牢把握。如同在船不幸破漏后掉入海中的情况下,却又侥幸获得一个救生圈,要紧紧抓住,不然的话,一松手就会沉入海底丧命。如果这个难得的人身不能有所作为,就如同从宝岛上空手返航。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

【◆参考答案◆】: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没有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贪嗔痴心所摧毁。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因此,所有善行以"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叶莲花

【◆参考答案◆】:密教对须弥山的称呼。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