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参考答案◆】:龙树在《致国王书》中说:“合理的闻思,使驱入正修。”学佛是一种改变思想认识,改造心理本性,提高品德素质,开发真、善、智慧的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学佛不能单靠盲目的信仰和热情,要靠闻、思、修的智慧和相应的实修行为。学佛的修炼实践要依靠复杂高深的知识素质,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灵的启示,也不是来自不学无术的盲修瞎练,而是来自合乎规律的闻思途径。闻指读书学习,思指反复认识思考。通过合理的闻思修可以生出闻得慧、思得慧和修得慧等三种智慧。这三种智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修得慧生于思得慧,思得慧生于闻得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得慧和思得慧,也将不会有正确的修得慧。因此,对真正学佛的人来说,在闻思修三个环节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都实现不了解脱成佛的愿望。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说:“真正的皈依是能所双亡、什么都不执著,所以没有必要经常随念三宝,这些都是著相而修,不究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参考答案◆】:虽然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真正的三宝远离一切戏论,唯一是现空双运的本体,皈依三宝也是一种执著相。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首先应该按照《随念三宝经》中所说的那样皈依三宝,这样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圣
【◆参考答案◆】:1.指声闻乘的四向四果。2.即八圣道。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颠倒
【◆参考答案◆】:凡夫的四倒与二乘的四倒,合称为八颠倒。凡夫的四倒是误认世间为常乐我净:二乘的四倒是误认永寂为涅盘,即无常乐我净。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阿罗汉
【◆参考答案◆】: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众生的各种痛苦和快乐,佛说都是由往昔的业力所生。自己造了善业,必定感受快乐;自己造了恶业,就无法远离痛苦。通常人们在感受苦乐时,总会往他人外境上找原因,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些苦乐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由于这些业的果报成熟,自己才会不断地感受苦乐。
(7)【◆题库问题◆】:[单选] 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是修习()
A.得神通
B.戒定慧
C.死后升天
A.得神通
B.戒定慧
C.死后升天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随解脱分善根
【◆参考答案◆】:发心不圆满,声闻、缘觉欲求自己永脱轮回获得寂灭的善根,善根成为解脱之因,叫做随解脱分善根。
(9)【◆题库问题◆】:[问答题] 障碍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会有什么果报?为什么?
【◆参考答案◆】:无数劫中在恶趣里感受难忍的痛苦。因为高僧大德的善行事业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如果此事业遭到一些人扰乱、障碍,令利益众生之事业不能顺利进行,扰乱者就是间接损害了众生。简言之:谁障碍菩萨的善行,也就等于损害众生利益,那么他一定会因此恶行而感受无边恶趣痛苦。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受了菩萨戒以后,看到某众生特别恶劣就生起厌离心,发誓今后决不度这个众生,这属于什么样的发心?其后果如何?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属于舍弃愿菩提心,违犯了菩萨的根本学处。其后果必将堕入恶趣。佛经中说,如果一个人在心里想过布施一些微少而平常的东西,但因悭吝而没有施舍,这种人将会堕落为饿鬼。更何况在三宝前发菩提心,发誓令众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安乐,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佛菩萨和众生,因烦恼不如是行持,这种人怎能超越因果规律而投生到善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