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灵枢•口问》,下气不足,则乃为()

  • A+
(1)【◆题库问题◆】:[单选] 据《灵枢•口问》,下气不足,则乃为()
A.痿厥心悗
B.脑为之不满
C.耳为之苦鸣
D.头为之苦倾
E.目为之眩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
B.诸胀腹大
C.诸躁狂越
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篇,试述虚邪贼风侵入人体后由浅入深的传变次第、所出现的症状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虚邪贼风入侵人体后,由浅入深地传变,先皮肤,次络脉,再次为经脉,再次为输脉,再次为伏冲之脉,再次为肠胃,再次为募原。病邪每到一处,都会影响该部位的功能,产生相应的症状。在皮肤,毛发竖起,淅然恶寒,皮肤痛;在络脉,肌肉疼痛,时作时止;在经脉,恶寒伴惊骇不宁;在输脉,四肢关节疼痛,腰脊强硬;在伏冲之脉,身体沉重而痛;在肠胃,气胀攻冲,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泄利、大便粘稠滞下;在肠胃外募原间,血络瘀滞,渐渐生成肿物。病随邪著,变化无穷。原文提出了外邪伤人致病的一般传变规律,即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最后发生"积"。在传变过程中,因邪气所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此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一脉相承,且更为详细。这种外感病传变规律的论述,意义有二:其一,传变过程不仅有早期、中期、晚期的含义,而且示以不同部位,对确立治则治法有指导意义,如邪在皮毛,当以表散;邪在经脉,当通经脉;若邪气入里,则当从里泄邪。其二,由于疾病的传变是由表入里,逐次加重,故宜早期治疗,防止其传变;若待"邪气淫泆"而治,必贻误时机,预后不良。由此提示医生要早期治疗,及时截断传变途径,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疾病的其他传变方式常有循经传变、脏腑相移及按生克次序传变等多种。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的“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参考答案◆】:三部之气,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和伤于五脏的喜怒。因其所伤害的部位有表之上下和内的不同,故称"所伤异类"。本句指出了三部之气伤人的发病规律。因邪气的性质不同,所以侵袭人体的途径、所伤的部位及导致的病变也不同。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简述痤疿的病因病机。

【◆参考答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又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明确论述了痤疿的病因病机。出汗是阳气蒸腾津液外泄的生理表现,但汗出之后,腠理开泄,湿邪侵入,邪气侵入皮腠之间,蕴久化热,湿热互结,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轻则为疿,重则为疖。若劳累汗出而不注意调摄,复感风寒之邪,迫聚皮腠,生于面部的而为粉刺(皶),日久郁积化热而成痤疮。

(6)【◆题库问题◆】:[单选]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
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
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
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
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
E.天气清静正常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单选] 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
A.感寒
B.感热
C.伤于饮食
D.伤于情志
E.有所劳倦

【◆参考答案◆】:E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上下的病机和病证是什么?

【◆参考答案◆】:(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痿,包括肺痿和手足痿废不用等各种痿证。喘呕,即喘促、呕吐。上,指下焦以上的中上二焦。"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句的意思是多种痿证、喘促、呕吐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中上二焦。这是因为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宣降,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素问•痿论》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若肺热叶焦,津不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证。上焦起于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呕;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2)"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厥,指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热的厥证。固,指二便固闭不通,即大便秘结与小便癃闭。泄,指二便泻利不禁。下,指位于下部的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腑。"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句的意思是多种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热的厥证、二便固闭不通或泻利不禁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下部的病变。《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灵枢•本神》又说:"肾气虚则厥",说明厥证与肾相关。肾、膀胱、大肠皆位于下焦,肾主前后二阴,司二便,所以肾的盛衰之变,或影响膀胱气化,或影响大肠传导,因此可见二便不通或二便泻利不禁的病证。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试述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本篇以比类取象的方法,从生理、病理两方面论述了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原文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以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为天然模型,推论出人体阳气的生理功能及运行规律。阳气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化温养功能。阳气能温养全身,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并把来自外界的物质化生为人体的精微物质,推动精微物质运行输布以充养全身,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神得阳气温养,才能保持正常的意识思维活动。筋得阳气温养,才能屈伸自如,使肢体运动灵活。二是即卫外御邪功能。阳气具有固护肌表,司腠理开合,抗御外邪侵袭的重要作用。故阳气充盛,则腠理固密,虽有致病邪气侵袭,亦不易发病。反之,若阳气虚弱,卫外御邪功能低下,则易致六淫病邪等侵袭而发病。正因为阳气在人体中如此重要,因此,保护阳气的充沛及正常运行,贯穿于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过程的始终,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附翼》中据此而撰"大宝论",提出"阳非有余"的观点,主张以补阳为要务。《内经》的阳气理论,对后世温补学派的创立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起亟

【◆参考答案◆】:指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亟,频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