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参考答案◆】:论中的观点主要侧重于菩提心的功德,是说如果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从因的方面就具足了佛身的相好庄严。但由于凡夫人并未断尽二障之故,所以从异熟果的方面而言,现在不可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由于菩提心的摄持,我们不清净的身变得像佛身一样有价值,堪为人天供养处,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圆满佛果,具足种种相好庄严。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按无上密义理,密宗佛具有七大特点,称作具七支金刚身。(1)身具相好支。即密佛身具相好特征,如报身转轮王相有宝冠、耳环、项链、胸佩、手脚镯、宝带等六饰或八饰,珠光宝气、威仪庄严。(2)拥抱明妃支。即大欲相。人体的气与神和各种阴阳物质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双合现象。道中的慈悲与智慧、幻身与光明心、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等都两两相合,果地的大乐与大智慧都是双合不离的金刚体,象征根、道、果基本规律的佛身也必须是双合金刚体。(3)大乐支。即在修炼中气入中脉后,产生一种特殊的身心快乐的感受,被称作"大乐"。这种大乐感能抑制意识活动,引发无分别智慧,是无上密法的一个主要方便法门。(4)性空支。大乐非本具自性和实有之物,是因缘结合所产生之感受。凡缘成之物,都是性空之相,因此大乐本是性空。佛身也是事相缘有,理性本空。(5)永不断支。凡缘起的一切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之法。存在是一种生灭不间断的续流,如流水。但"熄灭"有两种:一种是断灭,如油尽灯灭;一种是非断灭,如人的意识。意识非永恒的存在,在每一刹那之间都在起着新旧交替、即生即灭、生灭相续不断的变化,但作为缘起的意识的总体不会断灭。众生的肉体是有形的物质组合体,属于断灭之类。虽然肉体断灭,但意识的续流永不断灭,所以才有转世和成佛。佛的有形色之身体,是与意识为一体的"慧体",并非物质性肉体,所以永不断灭。这就是佛体的"永不间断支"。(6)不入寂灭支。即声闻、缘觉之类破除烦恼和业习染,证得其解脱轮回的正果时,便进入寂灭涅槃境,永不返世。但佛却不一样,虽然以智慧利剑彻底斩断了二障,但由于大慈大悲心,不忍遗弃众生,自享寂灭之乐。慧体报身住世,化身生化不息,永无间断。这就是不入寂灭的德性。(7)慈悲饱满支。佛该断的尽断,该悟的全悟,自身功德无比圆满。但由于无缘大慈大悲心,即使只有一个有情众生还留在苦海之中,佛的救度的任务就仍未完成,不能安然入寂。就像唯一的幼子掉入火坑时母亲的心情一样,忧心欲焚、爱心似火地永远热爱和同情一切众生,拥抱一切众生。其慈悲爱心的热情永远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饱满。这就是佛的慈悲饱满支。以上七支佛性中,有些和显宗佛是相同的,有些是上密佛独有的。
(3)【◆题库问题◆】:[问答题] 金刚萨埵心咒为什么能清净业障?请从两方面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一方面,《金刚萨垛威猛三调伏续》中云:"若持诵此心咒十万遍,则破根本誓言亦得清净。"法王如意宝说,末法时代要念诵四十万遍。在密宗中,最严重的罪是破誓言,既然这种罪业都能清净,其他罪业就更不用说了。佛经中云:"何人千劫中,若造严重罪,一次极力忏,诸罪得清净。"另一方面,金刚萨垛佛陀在因地时发过宏愿:"愿我住于罪业深重者面前,若有众生持诵我的心咒而无法净除一切罪障,我决不成佛。"金刚萨垛佛陀的愿力已经实现,他成佛现前清净刹土。所以,消除业障最殊胜的佛陀,非金刚萨垛莫属。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倘若上师是大成就者,但他有些行为无法让人接受,这时候你该如何对待?请以教证、公案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就大多数上师而言,是通过宣讲显密正法令弟子的相续得以调伏。当然也有极个别上师,像那诺巴、米拉日巴的传记中所说,以不同的方便方法来摄持弟子,此时弟子要以清净心来依止。华智仁波切讲过:"倘若以清净心把上师观作佛陀,一心一意地依止承侍,那么,成就和解脱轻而易举即可获得。依止过程中,凡夫人的分别念各种各样,但如果上师是了不起的大成就才、大菩萨,即使有些行为表面上无法让人接受,只要弟子听话,把上师说的话当作教言,也绝对可以成办一切所欲。
(5)【◆题库问题◆】:[单选] 人天果报以()为主。
A.布施、持戒、忍辱
B.布施、持戒、爱语
C.布施、持戒、修定
A.布施、持戒、忍辱
B.布施、持戒、爱语
C.布施、持戒、修定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真如
【◆参考答案◆】:一真法界无差别的意思。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善菩萨
【◆参考答案◆】:指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仁王经说:「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苦海轮。」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的观点具体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按无著菩萨的传承,前一偈先诵三遍,受持愿菩提心;再诵第二偈三遍,受持行菩提心,即将愿行菩提心分别受持。按龙树菩萨的传承,两偈是一起念的,念第一遍时发愿菩提心,第二遍时受行菩提心,第三遍为坚固愿行菩提心,将愿行菩提心同时受持。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不具足“力之自信”的人,在行为上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懦弱胆怯,做任何事都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以此而不能精进努力,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导致任何善法都无法圆满成就。比如,有些人只是患了小感冒,就趴在床上起不来,甚至连吃饭也很困难;有些人稍微遇到一点违缘,马上被吓跑了,自己的闻思修行全部中断;有些人怕冷,缺乏过冬的燃料或因身体稍有病痛,就忙着要离开修行道场。这些都是不具足"力之自信"而导致的。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引诱出家人还俗,双方会犯哪些戒律?后果会怎么样?
【◆参考答案◆】:自己会触犯菩萨戒的第三条根本罪,对方也犯别解脱戒,假如没有好好忏悔,来世堕入恶趣,永远在轮回中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