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把反复考虑叫“斟酌”?
【◆参考答案◆】:"斟酌"在现代汉语中是反复考虑的意思。它的本义却是倒酒,也指饮酒。古代舀取液体用的器物一般是"斗"和"勺",因为斗比较大,它的用途比较广,不仅可以舀酒,还可以舀其他液体。而"勺"主要是向饮器内舀酒的用具。古人倒酒喝的过程比现在复杂,首先要用"斗"把酒从盛酒的器具中舀到喝酒用的尊里,这个过程叫做"斟"。饮用时,再用"勺"把酒从尊中舀到专门用来温酒的器具里,再倒入饮器中喝,这叫做"酌"。我们来分析"斟"字,它是个形声字,从斗甚声,本义是用斗舀取,后来用其他器具向杯或碗内倒也叫"斟"。"酌"从勺酉声,本义也是用勺舀酒。后来,饮酒的过程逐渐简化,"斟"主要指倒酒,而"酌"主要指饮酒了,二者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因为不论是倒酒还是饮酒都要适量,所以由此也就引申出遇事反复考虑力求处理得当的意义。
(2)【◆题库问题◆】:[单选]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时期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时期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问答题]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参考答案◆】: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日本这样做,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获得国际的认同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原谅等(1分)。对世界而言,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4)【◆题库问题◆】:[问答题]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皆为非法”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参考答案◆】:《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5)【◆题库问题◆】:[单选] 穆罕默德说:“他是真主,是唯一的主。”这句话应该出自()
A.《荷马史诗》
B.《圣经》
C.《古兰经》
D.《神曲》
A.《荷马史诗》
B.《圣经》
C.《古兰经》
D.《神曲》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土木堡之变
【◆参考答案◆】: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7)【◆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新中国成立后,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新中国成立后,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单选] 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单选] 读图4,该图所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度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度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度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度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