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二真如
【◆参考答案◆】:又名十二无为,或十二空。一、真如,即诸法的体性真实如常;二、法界,界是所依之义,即诸法所依之所;三、法性,即诸法的体性;四、不虚妄性,即毫无虚妄;五、不变异性,即没有生灭变异;六、平等性,即没有差别不同;七、离生性,即离生灭;八、法定,即法性常住;九、法住,即诸法住於真如的法位;十、实际,即诸法性真实到极点;十一,虚空界,喻理体周遍於法界;十二、不思议界,即理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种资粮
【◆参考答案◆】: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六度中之最後一度。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藏传佛教如何修习忏悔法?
【◆参考答案◆】:在汉传佛教中,主要修学拜忏等,在藏传佛教中,主要靠四力修忏悔。四力是:所依力、弃舍力、离恶力、对治力。所依力是进行皈依和发菩提心,舍弃力是对所犯罪过,进行悔过,离恶力是发誓不再重犯,坚定戒心,对治力是如放生等行善行为,也包括诵佛号咒语等。四力是忏悔消业的最胜法门,依止其中一力也能消业,四力俱全更不用说了。有人说四力不全,消不了业,也是不对的。四力中特别是认识过错,进行悔改是非常重要的。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弘法利生、闻思修行那么辛苦,还不如喝酒、打麻将、上舞厅快乐,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有智慧的人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们做事情时,首先要观察对今生来世、对众生有没有利,如果都有利的话,那就一定要去做。比如弘法、放生、闻思修行,这些事情虽然做起来困难,但对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做的。相反,有些事情虽然暂时让人享受快乐,但从究竟来讲,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就像吸鸦片、喝酒、赌博,或者到歌舞厅里混时间,表面上看来很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但这些对今生来世都是不利的,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这样做。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修行人如果没有钱,是否就无法圆满自己的资粮?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不是。不管什么景象,只要自己觉得悦意好看,第一个念头就要想"供养三宝"。口里可以这样说,心里也可以这样观想,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就能圆满很多资粮。对瑜伽士或修行境界比较高的人而言,所有境相跟真正的实物没什么差别,这是由于一方面他的观想能力特别强,另一方面他对外在的金银财宝并不执著。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人见
【◆参考答案◆】:又名我见,或人我见,即固执人有一个实在我体的邪见。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四种阿含经
【◆参考答案◆】: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什么必须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
【◆参考答案◆】:若没有通达一切学问,一方面不能成就遍知佛果,另外也不能饶益一切众生。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意思是说,菩萨若未精通五明,不可能获得一切智智的佛果,尤其在利益众生时,为了制服对佛教具有成见者,也为了摄受与佛教有因缘者,菩萨必须通达一切知识,如此才能圆满自他二利。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重金山
【◆参考答案◆】:指环绕须弥山的七重金山,其名是双持、持轴、担木、善见、马耳、障碍、持地,此七金山多为圣贤神鬼所住。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美名跟孩童的沙屋没什么差别,当它倒塌时,不值得为此而伤心哭泣?
【◆参考答案◆】:在成年人眼里,沙屋本来无有实质,倒塌也可以,建立也可以,根本不值得为此而哭。同样,在圣者眼里,成年人对名声的贪执与孩童对沙屋的贪执一样可笑,无有实质意义。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言词,这种言词对解脱没有丝毫帮助,反而因之坚固我执。在轮回的大梦里,若为了拼命追求名声而丧失财产、生命,一旦失去就痛苦不已,那跟愚童因沙屋倒塌而哭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