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为什么常有拜忏的法会?()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 佛门中,为什么常有拜忏的法会?()
A.借着礼拜诸佛功德,而清净业障,增长福报
B.用清净的心为众生和自己求忏悔
C.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 看到可怜的众生心生不忍,这是菩提心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不能称为菩提心,因为没有发过心的世间善人或外道慈善人士,他们的相续中也有,这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心,怜悯心的对境只是个别众生,而菩提心则是缘天边无际的一切有情。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衣

【◆参考答案◆】:制衣和听衣。制衣是佛制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三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听衣是佛特许听便蓄存的衣,如长衣是。

(4)【◆题库问题◆】:[问答题] 乾隆皇帝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作为在家人,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作为在家人,不应该评论出家人的过失。因为有些出家人尽管表面上吃肉喝酒,但他们的内在境界是不好说的,不能单凭一些外在形象就判断他们的好坏。在家人只要看到佛陀的袈裟,就应该把它当作皈依境,这样才不会有任何危害,唯一只能对自己有利。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佛法是一切安乐之因?你有哪些深刻体会?

【◆参考答案◆】:佛法具足初善、中善、末善,三个时分中都是善妙的。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最初能生起信心的善妙,中间能断除一切分别念的善妙,最后能生起解脱智慧的善妙。佛法是引导人们趋入离苦得乐的妙道。依靠佛法的威力,能遣除我们一切的恐怖和痛苦,不说解决生生世世的轮回大事,仅仅从今生来讲,它所赐予的精神力量,也是任何药物与教言无法与之相比的。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如是

【◆参考答案◆】: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後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三士道都需要菩提心?若是这样的话,小乘阿罗汉岂不是变成大乘菩萨了吗?请阐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小士修法唯求离苦生善趣,修行人相续中只要一度生起菩提心,即能灭多劫罪障,圆满广大福德,刹那解脱恶趣痛苦,因此,修小士道亦宜发菩提心。中士道的基础是小士道,小士道既应发菩提心,中士道岂能舍亦?(若欲详知此理,阅能海上师所讲的《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所谓大士道,是指大乘种性的菩萨为了利益众生、遣除他们相续中的一切痛苦而希求佛果,这本来就是菩提心的体性。因此,三士道都需要菩提心。小乘阿罗汉需要菩提心,是从不能舍弃的角度而言的,并不是从必须具足的角度来讲的,故不会变成大乘菩萨。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培养对因果法则的信念?

【◆参考答案◆】:善恶因果报应的信条是佛教信仰的"基石",如果对此法则不产生坚定的信念,对出离心,无常心,菩提心等一系列的法理都不会产生坚定的信心。培养对因果法则的信念和培养对其他法则的信念都一样,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其法则,达到思想上深信不疑,在此基础上将教理法则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原则,精神和人格的素质,这样才算有了修证成就,否则,对佛法的认识,就像虽懂医学知识,却不诊断治疗一样,无济于事。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颠倒

【◆参考答案◆】:凡夫的四倒与二乘的四倒,合称为八颠倒。凡夫的四倒是误认世间为常乐我净:二乘的四倒是误认永寂为涅盘,即无常乐我净。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意识自相反体不是所诠?假立的名言所诠对世人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识能生起自明自知的自我领受本体的反体,即单单浮现其形象的识自相的部分或反体不是所诠,但心中将自相、共相误为一体而耽著假立外境的那一无实法部分是所诠。分别识前浮现的义共相尽管在外境的有实法上不成立,但为了诸世人趋入名言的意义而加以命名,如是假立的名言所诠可以运用名言相互沟通,进行取舍。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